正文 第28章 規律,是泡沬終究要破滅(3)(2 / 3)

特別行政區政府為了抑製過高的房價,強力推出了一個“八萬五”計劃,政府每年推出八萬五千套政府補貼公寓,這種房子相當於現在的經濟適用房,其價格低於正常商品房價格的20%,但是購買這種房子需要一定的資格。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迅速擴展到香港。處在房地產泡沫頂峰的香港在金融風暴的衝擊下迅速破滅,房價急速回落。香港進入財富收縮效應的時期。據可靠資料顯示,從1997年到2002年,香港股市和房地產一共損失資產高達8萬億港元,這個數量比同期香港創造的生產總值還要高很多。

亞洲金融危機對香港房地產影響很大。香港房地產市場資金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麵:企業投資、個人投資和銀行信貸。最主要的部分是銀行信貸。1997年整年間,香港銀行增加了829億港元在房地產的信貸上,比上一年上升88%。香港的所有銀行對房地產的貸款主要可分為兩部分:向現有的房子貸款,以住宅樓宇為主,1997年未清償貸款總額4800億港元;對房地產商的項目貸款,1997年底總額達4400億港元。

在對香港房地產商的項目貸款中,德國銀行占16%,日本銀行占26%,兩者的貸款總共有1700億港元。

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日本,德國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衝擊。當時日本國內十分不穩定,兩個國家的銀行在那個時候紛紛回收貸款,大量的資金被調走。銀行銀根緊縮,給香港的房地產業帶來巨大的衝擊。一部分樓層的價格甚至下跌40%-59%,成交量大大減少。

在銀行方麵,據可靠數據調查,在1997年,香港私人住宅樓約為94萬套。在這94萬套住房當中,半數沒有銀行貸款或已付清,另外的一半樓宇平均未清償貸款額約為130萬港元。從今天的推算來看,欠銀行的貸款與房價的比例是50%,但是從整體看,情況比較樂觀。在住宅樓宇下跌的同時,香港其他三類主要用途房地產一一工廠、辦公樓和商店的價格也大幅下跌。工商住鋪麵對的也是同一問題,資金嚴重短缺。

金融風暴的颶風掃過之後,香港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盡快複蘇,采取了很多措施,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些措施主要有信貸支持、減稅等,同時對開發商和居民給予大力支持:

一、信貸支持:政府效仿信貸保證計劃,成立一些新計劃,涵蓋不屬出口的中小企業,幫助其取得銀行貸款,政府會提供約20億港元資金,協助中小企業由借貸機構取得貸款。

二、把總額為180億港元的“首次置屋貸款計劃”首年的撥款由36億港元增至72億港元,房屋委員會把1998至1999年度“自置居所貸款計劃”名額由4500個增至10000個。

三、稅收優惠措施:從1998年8月1日起,把進口貨品報關費由貨價的0035%減至0025%,而本地出口的貨品報關費則由貨價的005%降至0025%:退回1998至1999年度的首季差餉,從1998年6月22日起,香港本地賺取的利息收入豁免利得稅;到1999年3月31日止,減低柴油稅三成。

四、在1998至1999財政年度餘下的時間內,暫停一切土地拍賣或招標競投,並凍結夾心階層房屋計劃下的私人協約方式批地。

形成這次泡沫的原因有很多:

1香港市場非常狹小,土地資源十分稀少,人口密度比較大,很容易形成“房荒”。為了緩解這一不利局麵,防止出現下一輪的房地產泡沫,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該多開發可利用的土地,爭取與深圳聯合。

2香港的經濟被房地產行業變相綁架。香港的幾大家族大部分實行壟斷性經營,其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受他們影響,被他們左右。經濟中心過分傾斜在房地產業,如果要避免這些,必須實行多元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