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企業與社會及相關合作者存在兩個發展時期,且企業從第二時期起有利潤,利潤在區間\[0,θ\]上均布分布,企業知道θ,但社會及相關合作者隻知道θ的概率分布μ(θ)。在第一時期,企業選擇一定的社會參與活動A,因為信息社會相關合作者隻能根據預測到社會責任活動A決定企業市場價值Vo;在第二時期,企業實現利潤,假定企業的目標是最大化企業在第一時期的市場價值和第二時期的期望價值的加權平均值,即:
μ(A,Vo(A),θ)=(1-r)Vo(A)+r(θ2-c·Aθ)
式中,Vo(A)是給定社會參與水平A時企業在第一時期內的市場價值,θ/2是企業在第二時期的期望價值,c·Aθ表示社會參與時企業將承擔的社會成本,r是權數。這個目標函數隱含地反映了這樣一個假設:企業的利益隨著市場價值的增加而增加,並隨將要承擔社會成本的上升而減少。
當企業選擇社會參與水平A時,社會及相關利益者將從A推斷θ,從而選擇Vo(θ),如果企業選擇A時,社會及相關利益者認為企業屬於類型θ的期望值是θA,則,企業的市場價值是:
Vo(A)=(A)2
用數學分析隻考慮分離均衡,
α2(A,Vo(A)β)αAαθ=r·cθ2>0
即質量(θ)越好企業越願意社會參與,這一條件滿足斯賓塞-莫裏斯條件。將Vo(A)代入企業的效應承數並對A求導得一階條件:
αuαA=12(1-r)·2θ(A)2A=r·c·1θ=0
在均衡情況下,企業從A正確地推斷出θ,A(θ)為企業領導的最優理念選擇,則θ{A(θ)}=θ.
αuαA=uαA-1
把此代入一階條件得微分方程:
2r·c·αuαA-(1-r)θ=0
解上述微分方程得:
A(θ)=1-r4rcθ2+C1(C1是常數)
這就是企業的理念深化戰略,逆轉上式將θ代入Vo(θ2)得企業的市場價值(社會及相關者的均衡戰略)為:
Vo(A)=(A-C1)·r-c1-r12
在這個博弈中,因為類型θ是連續分布的,沒有非均衡路徑,該式貝葉斯均衡意味著,越是高質量的企業,越是願意參與社會活動,盡管社會及相關者不能直接觀測到企業的信譽質量,但是如果能夠觀測到企業有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那麼社會及相關相益者顯然願意與該企業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這個企業就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社會各界的支持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企業的社會責任
社會是企業的依托,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企業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的構建思想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配置是完全統一的,正因為如此,和諧社會的理想才能成為企業資源配置的標準。在政府和各個社會職能機構充分協調的環境下,市場機製對資源的配置就可以很好地指導企業的可持續成長。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的最高境界就是通過為社會提供價值而獲得自身發展,將可能的社會問題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機會,比如,開發一種新能源,既節能又環保;研製一種新材料替代老材料,能促進循環經濟;開發了一種治癌新藥,使得千百萬人擺脫了疾病的困擾;研發出一種能夠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的種子,解決了耕地較少地區的溫飽問題;發明一種產品使地區水汙染得到根治等。這些都是將社會問題轉化為企業機會的典型,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最高境界。
就我國目前的市場機製和社會環境狀態來看,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企業應該自覺愛護環境,處理好和環境的和諧。盡可能減少能源和水資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汙染。
(2)企業應該尊重員工,不僅為員工提供合理的報酬和福利,還要為員工提供繼續教育和公正的發展機會,讓員工身心愉快地工作。
(3)企業應當積極承當社會義務,如關懷和幫助弱勢群眾,支持社會公正等。
(4)企業必須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企業的經營活動最終是創造社會福利而不是損人利己,為此,應遵守法律以及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
(5)企業必須要和社會意識形態特征相融合,必須堅持正義與良知的統一。
現實社會中,企業往往在發展階段為求生存不太關注社會責任,但企業要保持可持續成長,使管理者擁有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就需要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因為社會責任與企業持續經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