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在海德堡住鹿巷 我們會回來(1 / 2)

海德堡是德國最美的城市之一。尼加河從山城中間潺潺流過,古堡與“聖山”隔岸相望,無數文人騷客都毫不吝嗇地用美麗詞藻讚美它。古堡正對麵,一條小路通向掩映在半山上的鹿巷酒店。小樓建於1472年,當年居住在古堡的貴族不舍得女兒遠嫁,便在城堡對麵為女兒建造了這個紅瓦白牆的莊園,如今這裏成了一家小型豪華酒店。500多年的老樓被植物包裹著,散發出曆史的海德堡氣息。

每一位入住鹿巷(Hirschgasse)酒店的客人,都必定會先看到尼加(Neckar)河和海德堡古堡,那是海德堡的靈魂。如夢如幻的感覺尚未平息,車子就停在一幢三層小樓前,牆壁上爬滿青翠的綠葉,女主人聞聲迎出門來。

這是一家小型豪華酒店,典型的15世紀德國建築,紅瓦白樓,山牆高聳。大堂就是一間客廳,拱形牆壁正中有門通往餐廳,屋子裏洋溢著溫馨舒適的感覺。整幢樓體量不大,裏麵總共隻有20個套房,大大小小,裝飾典雅大方。像許多歐洲酒店一樣,酒店的餐廳在海德堡頗有名氣,需要提前預訂。

主人為我安排了一個複式套房,還未進屋,就發現門口已經貼上了一張印有我名字的精美卡片。整個房間裝飾是典型的英國鄉村風格,碎花牆紙配上花邊窗簾,浪漫如言情小說裏的場景。樓下是客廳,裏麵有老式的皮沙發,厚重的櫥櫃,拉開抽屜時的感覺就如打開歲月塵封的往事。樓上臥室布置簡單,斜斜的屋頂下,推窗可見密密的樹枝。衛浴間極為寬敞,不但有兩個洗臉盤,還有按摩浴缸。初秋時分,暖氣已經打開,秋雨中更添暖意。

從酒店往下走,不幾分鍾便到尼加河邊,跨過老橋,就是海德堡老城。而從酒店往山上走,沒有幾戶人家,一會便如入森林。空穀不見人,但聞鳥鳴聲。其實,這就是著名的“哲學家之路”的一端。

卡夫(Kraft)夫婦是這間酒店的主人。妻子愛麗森(Allison)是英國人,20多年前,她在倫敦遇到前來旅行的德國小夥子,一見鍾情,結為連理,並跟隨丈夫來到德國。這家酒店是卡夫先生家的產業。小樓建於1472年,是當時的古堡主人為愛女所建。不舍女兒遠嫁的父親,特地選擇了正對著古堡的半山位置,小樓與古堡遙遙相望,慈父的一片用心至今仍傳為佳話。500多年間,這幢小樓發生了無數的故事,有些甚至記錄於馬克·吐溫的筆下。

海德堡是一座大學城,這個城市的一切都與海德堡大學有關,鹿巷酒店自然也不例外。19世紀時,酒店的底樓(現在餐廳的位置)曾是學生俱樂部,中間的大廳被學生們用作擊劍廳,爭強好勝的年輕貴族們,曾經用這種方式顯示著勇氣、青春和愛情。

馬克·吐溫在他的文章中寫道:一天,我的聯絡人得到允許,帶我去學生們決鬥的地方。我們跨過河,沿著河邊,來到一幢房子前。從外觀來看,這顯然是一個酒店。走上台階,進入大廳……這裏光線很好,沒有地毯。房間兩側各有兩列桌子,約50個或75個學生坐在桌旁。學生們喝酒的喝酒,玩牌的玩牌,下棋的下棋,還有一些在交談。許多人一邊抽煙一邊等待著決鬥的到來。所有的學生差不多都戴著帽子,有白色的、綠色的、藍色的、紅色的和鮮亮的黃色,表示他們來自不同的學生聯合會。屋子盡頭的櫥窗內,放著幾把修長而鋒利的劍……馬克·吐溫描述的正是今天鹿巷酒店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