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行事果斷 (11)(1 / 3)

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尤其是這種話當眾聽到,會更加覺得有麵子。反之,有關批評的話最好私下裏說,這除了能照顧到對方的麵子外,對自身形象也能產生良好的影響。另外,在批評別人前,要先從對方角度想一想,為什麼他要那樣做。有時候,對方可能是有難言的苦衷,沒有辦法,又不願意向別人透露隱情。批評時的語調也非常重要,人們常說,“一樣話,兩樣說”,即使是同樣一句話,用不同語調說出來,聽起來的感覺往往是大不一樣的。

要切記,批評不是聯歡會,最好能控製在最小範圍內。被批評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沒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評時召開一個“新聞發布會”的。所以,為了被批評者的“麵子”,在批評的時候,要盡可能避免第三者在場。不要把門大開著,不要高聲地叫嚷,似乎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這種時候,你的語氣越“溫柔”,越容易讓人接受。

特別注意:批評絕不是發泄不滿!

千萬不要把批評當做發泄不滿情緒的方式,批評不是發泄感情,除非你是惡意的批評。善意的批評是為對方著想的,而不是純粹表達自己的憤怒。被批評者在接受批評後,可能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種是很快意識到對方是在為自己好,是善意的批評;另一種則是認為對方在找人發泄心中的不快,是惡意的批評。在這兩種不同的感受之下,人們對批評所接受的程度會完全不同。因此,當你拿起“批評”這個武器時,一定要記著批評的原因,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讓對方感到批評是有益的勸導,這樣就會很容易接受。

特別提醒:盡量避免批評老板和上司,除非你不想幹了!

批評老板和上司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一定要盡量避免。因為,如果你曾經批評過他,那麼當他不愉快時,就會想起你、憎惡你;如果你曾批評過他,在加薪時,讓他有了不良的印象,你就會被排除在加薪者的行列,即使迫不得已給你加了薪,加薪幅度也不會高到哪裏去,至於升遷機會,就會更為渺茫。

◎批評下屬也要講究方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的下屬當然也不例外。作為領導者,你該如何去批評他們呢?其實,那些真正想通過批評解決問題、更好地改進工作的領導都很清楚:批評下屬絕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就像一個合格的醫生一樣,對待每次手術都要全力以赴,不能掉以輕心。

(1)杜絕揭人傷疤。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揭人傷疤,生來就喜歡揭人傷疤的人少之又少。但在情緒不好時就難說了。尤其是領導者,因為人事大權在握,對別人的過去知道得一清二楚,怒從心頭起難免出口不遜,說些諸如“你不要以為過去的事情沒人知道”之類的話。

對於今天該指責的事項,引用過去的事例是不適當的。隻有當要把過去的例子作為追究事理方麵原因的資料時,才能將它拿出來。如果領導不懂這個道理,駕馭不了自己的情緒,喜歡揭舊傷疤,那麼員工就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還抓住不放,太過分了!在這種上司手下幹活兒,恐怕一輩子也沒有出頭之日!”

為什麼舊事重提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憤怒呢?因為事過境遷後,下屬認為自己已得到領導的寬恕,相信對方必然將過去的事忘了,並從此信任對方。而當領導重提舊事時,內心就會憤怒至極,認為原來他隻是假裝忘記,事實他仍記掛在心!如此一來,不但從此不再相信對方,而且兩人可能因此而形同陌路。

(2)一分為二地給予評價。

既要修正錯誤的行為,也要肯定和鼓勵好的動機,尤其應先肯定動機,後修正錯誤。

老話兒說得好:“倒洗澡水的時候,不要將孩子也一起扔了。”同樣,批評錯誤行為的時候,也不能將下屬的積極性也一同抹殺了。就像醫生看病一樣,不能在切除患者病灶時,將其他正常器官也一並順手牽羊。

(3)批評要對事不對人。

領導批評員工,目的在於指出並糾正員工的過錯和失誤,或製止和修正員工違反團隊規章製度的行為。批評的對象,是員工的行為,而不是員工的人格和品質。所以領導者要記住,作為一名管理者,我們訓誡的是過錯的行為,而不是有過錯的人。

在批評時,領導要避免向員工說這樣的話:“我從未見過像你這樣把事情弄得如此糟糕的人”或“整個部門就數你最差”等。這些帶有侮辱性的語言,隻會激起對方的對抗心理,讓對方懷疑管理者的批評動機。這不僅不利於對方認識錯誤,改進工作,還可能會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