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到收購這DSI,也是李逸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雖然他有這個想法才剛剛不久。
在華國想要做大做強一個家族企業,那你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獨門絕活,而DSI這個企業,卻恰好很是符合這一個特點。
自動變速器在國內的汽車行業裏絕對是一個熱門話題,因為到現在為止,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獨立的生產,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變速器。
而未來的十年之內,甚至是幾十年之內,這汽車產業都將會是國內的一個熱門產業。
將這個自動變速器的產業,在國內做大做強,絕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未來的十年,是國內的汽車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國內汽車產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十年。
上輩子的時候,吉利公司收購了DSI公司之後,雖然是彌補了國內自動變速器生產方麵的一個空白,可是這個時候,經過國內汽車市場十年的培育,國內的那些自主汽車產業,已經基本都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發的能力。
而且已經開始了多元化的嚐試發展之路,就比如幾大主流的民營自主品牌,奇瑞,當時已經開始在配套研發和生產CVT的自動變速器,而且因為在這個領域浸淫了多年,人家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能力。
另外一家自主新興的後起之秀BYD,靠著逆向研究,人家已經開始研發出自己的DCT雙離合變速器。
而這個時候的吉利公司,一方麵受製於自身的產能,一方麵也是有著一定的敝帚自珍的想法,畢竟他們自己也是造汽車的,所以他們為了形成優勢的市場競爭力,所以並沒有大麵積的於其他的國內自主品牌的汽車製造商合作,所以這DSI的產能,以及推廣一直就很成問題。
而這個時候日本的愛信精工,因為意識到已經不能大麵積的封鎖市場,幹脆就開始選擇和更多的國產汽車廠商合作,這樣一來一些汽車產業的國企,比如一汽,和長安的一些自主品牌產品,也開始配備上了愛信的6AT自動變速器,這樣一來DSI的自動變速器的大量普及,就碰到了這樣一個令人頭疼的競爭對手。
正是這樣或者是那樣的一些因素糾結在一起,就導致了十年之後,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擋的汽車變速器的推廣和普及,一直成為困擾這華國汽車業界的一個主要因素。
縱觀世界汽車發展的潮流,自動變速器的大麵積應用,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即便是在華國這個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必然。
很多自主汽車廠商不是不想配備這樣的變速器,而是實在是因為技術和研發能力有限,這才造成了華國的汽車業界大而不強的格局。
想要在這個節點上有所突破,那麼就必須要盡早的打破,國外的汽車製造廠商壟斷市場的格局。
而現在如果要是收購這家DSI公司的話,將無疑會在未來即將到來的華國汽車大潮當中占據非常有利的優勢。
雖然這家公司目前隻有手動擋,和4擋自動變速器,以及8擋自動變速器,這麼幾個產品,和愛信精工比起來,完全是不具備優勢,可是現在收購這家公司的話,將無疑會很好的彌補上國內自主產權自動變速器生產的一大空白。
而收購了這家企業對於李逸帆而言,絕對也是要比將來這家企業,等了將近十年之後,在被吉利公司拿下要好得多。
盡管現在這家DSI公司,還沒到十年之後那種山窮水盡的地步,現在拿下他有可能會花費更多的資金,但是根據李逸帆的估計,即便如此,現在拿下這家公司,也不過就是花費一億澳元左右的事情。
畢竟雖然他號稱世界第二大獨立變速器製造企業,可是畢竟他的規模隻不過是年產十萬左右,和愛信精工那樣動不動就年產上百萬的規模比起來,格局實在是小的太多。
而且現在收購這家企業的話,就意味著給華國的汽車企業節省十年時間,這十年時間卻正是華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十年。
而且如果自己要是接手這家企業的話,所麵對的市場也要遠遠的比吉利公司大得多。
想當年吉利公司接手這家企業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滿足他們自己的需要,而吉利公司那時候的年產量也不過才四十萬台左右,這其中還有一半左右是手動擋的配置。
而如果自己接手的話,那麼要麵對的可就不光是吉利這麼一家國產車公司的,其他的諸多的國產汽車公司,都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