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家DSI公司,李逸帆還是印象很是深刻的,這家公司在澳洲算是一家名氣不錯的汽車變速器生產廠商。
早些年曾經一度是美國大型機械製造商博格華納的子公司,後來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因為效益的原因,又被博格華納甩手賣給了英國橡膠於輪胎公司。
不過最近因為經營不善的緣故,英國橡膠於輪胎公司,正打算出手這家專門生產變速器的澳大利亞公司。
說起這家專門製造汽車變速器的DSI公司,也汽車業界,也算是小有名氣,創立於上世紀的二十年代,有著八十多年的曆史。
以前主要是為澳大利亞的一些農業機械公司,生產配件的,後來隨著澳大利亞本國汽車行業的興起,就開始漸漸轉行開始專門從事汽車變速器的設計和研發工作。
後來隨著美國汽車行業巨頭進軍澳大利亞,也被美國的汽車巨型配套企業博格華納手收購,並且為他們拉來了福特,克萊斯勒這樣的大客戶。
再到後來隨著美國汽車業界巨頭在澳洲市場上的連連敗退,這家公司又被博格華納甩手賣給了英國橡膠於輪胎公司。
在澳大利亞他們的汽車市場以前主要是本國的品牌霍頓汽車公司所壟斷,再到後來霍頓被通用收購,福特和克萊斯勒的到來就變成了三分天下。
而再後來隨著日本汽車的大舉入侵,澳大利亞的汽車市場,也逐漸開始被日本汽車廠商占去了大頭。
本土品牌霍頓雖然依舊暢銷,可是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生存空間卻被擠占了不少,這樣一來DSI公司的生存空間也隨之開始萎縮。
英國橡膠於輪胎公司,在接手了這家DSI公司之後,盡管也依舊維持了福特和克萊斯勒這樣的客戶,可是麵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人,英國人也有些堅持不下去。
這不他們最近正打算把手裏的這家變速器生產企業專賣掉。
按照原來的曆史,這家DSI公司,最後是被一家名為ION的公司所收購了,可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DSI公司的本事,實在是有限。
作為汽車產業最為重要的三大部件之一的變速器,一般的大型汽車製造企業,都傾向於自己製造的,比如通用,福特,大眾,豐田,本田,日產等企業,他們都有自己的變速器生產和研發部門。
世界上僅有的兩家獨立於汽車製造企業之外的變速箱生產企業,一家是日本的愛信精工,另外一家就要算這家DSI了。
可是和愛信精工的能力比起來,DSI生產的變速器,無論是在變速箱的整體質量,還是換擋邏輯上麵都不占上風。
這樣一來,他就完全做不到愛信精工那樣, 在各大汽車企業的麵前遊刃有餘的地步,要知道人家日本人的愛信精工,在世界各大汽車廠商麵前,可是占據著相當高的優勢地位的。
豐田的大部分車型的變速箱就是由愛信精工所提供的,就連德國的大眾,也在從愛信那邊大規模的購買變速箱。
而DSI可就做不到這樣的地步了,因為涉及和生產能力的落後,他們在汽車產業的世界裏的地位是越來欲邊緣化。
而收購了他們的ION公司,在經營方麵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到2006年的時候,DSI的所有者ION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倒閉。
這之後這家公司不得不勉力維持,他們可沒有像愛信那樣的資源,可以和豐田這樣的企業做成合作夥伴。
所以他們不得不四處出擊尋找合適的合作對象,最後他們找上了韓國的雙龍汽車,不過隨著現代起亞的強勢崛起,雙龍汽車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
他們的合作僅僅勉力維持的三年,最後卻不得不尷尬收藏,雙龍汽車瀕臨破產,而DSI變速器公司也落得個差不多的局麵。
最後在2009年2月的時候,DSI公司因為拖欠員工工資,麵臨巨大的現金壓力,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而也就是在這件事後沒多久,這家企業就閃電般的被一家華國的汽車製造企業吉利給收購了。
當時隻花了不到4億人民幣,也就是7千萬澳元左右的價格,這筆收購在當時並沒引起多大的轟動,因為這家華國汽車企業,隨後更是上演的蛇吞象之舉,一口吞下了世界汽車產業的另外一家巨頭,沃爾沃公司。
因為這筆收購案,這家公司在世界範圍內還很是火了一陣子。
可是但凡是懂行的人其實都知道,這吉利公司收購沃爾沃的投資,遠遠沒有他們收購DSI這家變速器公司來的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