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前沿學術綜述(2 / 2)

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的主要優點在於簡便易行,主要缺點是未包括瞳孔和腦幹功能的評價,而這兩項內容對於腦損傷患者意識障礙的病因判斷尤其重要。因此,另有一些評價工具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的基礎上,整合了腦幹反射,其中以格拉斯哥列日量表最為簡便易行,臨床應用也較廣泛。格拉斯哥列日量表將腦幹反射定為不同分值,其餘與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相同。格拉斯哥列日量表納入的5種腦幹反射包括額眼輪匝肌反射、垂直眼前庭反射、瞳孔對光反射、水平眼前庭反射和眼心反射,代表了腦幹損傷自上而下不斷加重,評估時應按5分到0分的順序記錄最佳狀態。

2.重症醫學科床旁神經係統體檢應注意什麼?

體格檢查在重症患者日常診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重症醫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監測設備越來越多,但是臨床醫師切不可忽視基本的體格檢查。體檢所提供的信息也決非一兩項監測參數所能代替。實施一套完整的神經係統體檢需要耗時15~20分鍾,並不適用於重症患者的日常巡查。通常這時采用目標式神經係統體檢,即帶著目的進行針對性體格檢查。目標式神經係統體檢應包括皮層、腦幹、腦神經和肌力檢查。當患者出現陽性體征時,應立即進行影像學檢查,以期早期發現異常情況。

3.顱內壓監測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預防和治療繼發性腦損害貫穿於重症顱腦損傷患者臨床救治的整個過程。現有研究表明,導致繼發性腦損害的主要原因是缺血缺氧。因此,維持腦灌注是首要的治療原則,而腦灌注壓則是最直接的監測手段,臨床應用也最為普遍。

腦灌注壓等於平均動脈壓與顱內壓之間的差值,同時監測平均動脈壓和顱內壓,即可判斷腦灌注情況。生理條件下,由於存在腦血流的自身調節機製,平均動脈壓在50~150mmHg之間波動時,腦血流量維持相對恒定。腦灌注壓維持在60~90mmHg可提供適宜的腦血流量。急性腦損傷患者腦血流的自身調節機製常常受到損害。在這種情況下,腦灌注壓降低至60mmHg以下可能導致腦血流量的降低,引起腦缺血。腦灌注壓升高至90mmHg以上,則可能導致腦血流量增加,造成血管源性腦水腫,並進一步增加顱內壓。因此在臨床顱內壓監測中,不應僅關注顱內壓,而且應綜合考慮,將腦灌注壓維持在適宜範圍。

顱腔為一半封閉、剛性腔隙,內容物包括腦組織、血液和腦脊液。腦組織的可壓縮性很小,當顱內壓升高時,血液和腦脊液被擠壓出顱腔,作為代償機製。顱內壓與顱內容積之間並非線性關係。當顱內容物容積開始增加時,顱內壓的升高並不明顯,表現為平坦階段,作為代償機製的顱內血容量和腦脊液容量降低尚能發揮作用。隨著顱內容積的進一步增加,代償機製逐漸耗竭。這時即使小幅度的顱內容積增加,將導致顱內壓快速升高,表現為陡峭階段。最後,當顱內壓升高到一定水平的臨界壓力時,曲線再次表現平坦形狀,顱內壓與平均動脈壓幾乎相等,提示顱內動脈的可擴張性達到了極限,腦灌注壓幾乎為0,腦動脈受到周圍腦組織的壓力開始閉塞。從顱內壓力容積曲線的變化趨勢可見,從代償到失代償之間的轉化是非常迅速的。在代償階段,臨床表現可能並不明顯,而一旦進入到失代償階段,顱內壓迅速升高,腦血流灌注將在短時間內極度降低,臨床常常表現出腦疝症狀。這時采取處理措施,往往已經喪失了挽救腦組織的機會。因此,進行顱內壓監測的另一個臨床意義則在於及時發現顱內壓升高的趨勢,在進入失代償期之前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降低顱內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