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橫貫在歐亞大陸的曆史城市——伊斯坦布爾
對土耳其最初的認識除了烤肉就沒有更多了,所以像一張白紙似的到了土耳其,沒有過多的準備。
出了機場,一時間還沒有發現特別與眾不同的地方,隻是幹淨整潔,樹木。那天我們的精神很好,所以到了旅館也沒有休息,直接出去轉轉。
行走在博斯普魯斯大橋上,眼前是蔚藍色的馬爾馬拉海。大橋邊上人頭攢動,還以為是有什麼盛會。走近了看才發現,原來這些人都是在釣魚的。這裏的人非常多,幾乎到了人挨人的密度,每根釣竿之間的距離都很近。
我猜想也許是在舉行什麼釣魚比賽吧。一抬眼,竟然在釣魚人群中發現一個中國人。在異國他鄉碰上同胞,真是興奮,於是主動上去打招呼,可是對方一開口,竟是韓國人。
雖然是韓國人,但竟也會說幾句漢語,原來他是做航運的,年輕的時候去過很多國家,當地的語言都會一些。
盡管我們素不相識,但還是很快熟了起來。從他的口中我得知,原來這裏並不是在舉行什麼釣魚比賽,而是每天都這麼人。
這裏的人天生喜歡釣魚,每天都像約定好的一樣聚集在這裏。每當有人釣上魚時,旁邊的人興高采烈地叫好,仿佛釣上魚的是自己。就算幹等了一天什麼也沒釣到,也不會有人覺得掃興。彼此間的交流和悠閑的時光,就已經是一種享受了。
韓國人還給我講一個有趣的事情。幾年前他被公司派來伊斯坦布爾出差,無意中發現這裏有很多人釣魚。他也是一個釣魚發燒友,就利用空閑時間來這裏釣魚。
有一次,由於人的密度太大,他的魚線和旁邊釣魚人的魚線纏在了一起。手忙腳亂地解開魚線後,他才有時間抬眼看了看那個人,竟然是一位漂亮的土耳其姑娘。後來他來釣魚又碰上了那姑娘幾次,兩個人越聊越有好感,彼此心生愛意。
為了抱得佳人歸,他向公司提出調職,長駐伊斯坦布爾分公司。一根魚線變成了一根紅線,牽起了兩個異國人的手,讓他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還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緣分這東西,真是妙不可言。
有些事情,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失去了過程中的專注與享受,結果就隻是空殼。
從馬爾馬拉海直接奔向韓國人推薦我們去的藍色清真寺,也叫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這個清真寺在建造的時候沒有用一根釘子,但卻經曆了幾次地震都沒有倒塌。人類的智慧,有時出乎想象。
從外部看去,藍色清真寺的一個巨大的主圓頂,直堅著一個尖尖的塔尖,旁邊是幾個小圓頂,從遠處看去,錯落有致,層層疊疊。大圓小圓被六根宣禮塔圍繞著。
據說隻有回教聖城麥加的清真寺才有資格擁有六根宣禮塔,但當年建造藍色清真寺的工匠聽到素檀何密一世下了一個“黃金的”的命令,錯把“黃金的”聽成了“六根的”,結果就有了現在的六根宣禮塔。
走進清真寺,裏麵的牆壁用了兩萬多塊藍色的依茲尼克磁磚裝飾,這也是藍色清真寺名字的來源。
站在清真寺裏麵抬頭看,圓形的穹頂美麗得無法言喻。漂亮的花紋鋪滿了整個寺頂,從頂尖處蔓延下來,像開滿了花朵的藤蔓一樣。花紋這種東西很是奇怪,看似簡單,隻是幾朵花、幾條線的拚湊,但真要拚得美麗卻不那麼容易。不信的話可以找張紙試試,你所畫出的花紋並不一定好看。
在清真寺的穹頂上還有很多扇拱圓形的小玻璃窗,陽光透過玻璃進來,均勻地灑在牆壁上、地上,仿佛為花紋添加了一層金粉,看上去格外富麗堂皇。
寺內的地上鋪的是從伊索匹亞進貢的地毯,更為這座藍色的清真寺增添了別樣的風情。
行走在伊斯坦布爾的大地上,才發覺這趟土耳其沒有白來。光是橫跨了歐亞兩大洲,就讓這座城市充滿了不可一世的氣質。
站在藍色清真寺前向遠望去,能看到聖索菲亞大教堂。幾個世紀以前,龐大的羅馬帝國將自身一切為二,東部以巴爾幹半島為中心,迅速地鋪陣開另一個強大的帝國——拜占庭,牢牢地控製了地中海與黑海的交通樞紐。
任何一個有野心的霸主都會覬覦這塊廣袤的土地。羅馬帝國大帝君士坦丁繼位後,便將野心向東擴展,伸手奪過拜占庭為新羅馬的都城,並將它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君士坦丁堡。
對一個城市的傾力建造,意味著這裏整片土地都將以無比繁華的姿態傲然於世。君士坦丁堡也不例外。它為新羅馬帝國帶來了巨大的聲勢,不但成為了富有奢華的象征,還成為了藝術的殿堂。每一個建築都花了無數人的心血完成,成為了流芳萬世的奇跡。聖索非亞大教堂就是其中之一。
一座建築可以體現出當時曆史的文明。在很早以前,教義裏的人物並不是以畫像的形式存在的,隻是人們腦海中精神的幻想。但隨著基督教不斷地發展,使得教徒對聖母、聖子等人物有了形象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