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第八站:荷蘭(1 / 3)

1.人生總要有所敬畏——阿姆斯特丹

“真不知道我為什麼還要跟你來這麼高的地方?”我一邊抱怨著,一邊小心翼翼地爬著。

登上阿姆斯特丹教堂的鍾塔,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全景。但我的恐高症再一次不請自來,這已經不單單是高的問題了——鍾塔建築的時間長了,地基有些不穩,塔身微微傾斜,每一級樓梯都陡峭難爬,真不知道這種危樓怎麼還能讓人上來參觀?

可是小王子似乎特別喜歡高的地方,每到一處地方,就喜歡登高遠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的星球太小了,看來看去就隻有一棵猴麵包樹,我想看看別的地方都有什麼。”

“在特別高的地方,會不會更容易接近夢想?”小王子站在高高的鍾塔邊上,一邊向下望去,一邊提了一個問題。

如果不是他提起,我差點望了小王子此次來的目的——弄清什麼是夢想。而他從我書櫃裏“借”來的《夢的解析》和《周公解夢》,早就不知道扔在了哪個國家。走的路多了,書就成了累贅。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書本上的知識,還是留待回家再說吧。

“為什麼夢想一定要在這麼高的地方,好恐怖啊!”我乍著膽子往鍾塔下望了一眼,紅色尖頂的樓宇遍地都是,綠色的樹木整齊地排列在馬路兩旁,整個阿姆斯特丹好像一個巨大的夾了生菜的牛肉漢堡。

“就因為太高,所以很少有人能夠到。恐高的人,一定實現不了夢想。”小王子看了看我,加重了“恐高”兩個字的讀音,故意氣我。

我本來想還嘴,但忽然一陣大風吹過來,這年久失修的鍾塔,竟然好像搖了幾搖,嚇得我趕緊扶住了牆壁,閉上了嘴。

經曆了一個多小時的折騰,總算從鍾塔上下來了。腳一落地,心髒才重新歸位。我玩不得心跳,還是喜歡腳踏實地的感覺。

等心跳平穩了一些後,我們從旁邊的店鋪裏租了兩輛自行車。荷蘭是一個以自行車多聞名的國家,很多人的出行方式都是騎自行車,低碳環保還健身,值得推崇。

小王子怎麼也學不會騎兩個軲轆的車,一直不停地問我“究竟兩個軲轆能不能找到平衡”。本來我想騎車帶著他,可是又不知道在荷蘭的法律裏,騎車帶人犯不犯法,所以最終給他租了一輛小孩子騎的自行車,後麵還帶兩個小軲轆那種。在國外,一定不能做些給祖國丟人的事。在弄不清當地法律和習慣的時候,多看多問總是對的,寧可不做也要盡可能避免出錯。

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騎著車逛街,溫暖的陽光曬在身上,微風徐徐吹來,真是件很愜意的事。

真是令人慚愧,在來到梵高博物館以前,我一直以為他是法國人。其實他是地地道道的荷蘭人,隻是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法國完成的,這給了我錯覺。

中學的時候,就知道了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以及他窮困潦倒的一生。在所有藝術家裏,他是不是最窮的人,我不得而知,但一直以來,梵高把藝術家的通病——癲狂、不羈、偏執最大化地展現。當然,這從某個意義上說也是優點。藝術在這些人手裏才能浮出水麵,帶給世人前所未有的衝擊和震撼。唯唯諾諾、左右搖擺的人總是缺少成為頂級藝術家的潛質。

據說梵高的畫在他生前並不被認可,一生隻賣出過一幅油畫,買主還是他的弟弟。

在極度潦倒的情況下,誰還能堅持最初的夢想,勇往無前地走下去?年輕時的我可能會大言不慚地舉手,但長大成人後,多多少少被物化了,高漲的房價、不斷攀升的物價,也成為了幫凶,消磨著我的夢想和鬥誌。很多時候,我都在旅行和掙錢的邊緣徘徊,到底是放開腳步去流浪,還是夾著尾巴做一個安穩的小市民?

為了夢想而放棄一切的年紀已經過去,小富即安才是我現在最大的理想。

但仔細想來,這又有什麼不對?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目標,縱夢想比天高,也終要回到地上安安穩穩的生活,誰也不是孑然一身、無牽無掛,最終都想求得安寧平靜的生活。有夢的時候盡情去追,追到縱然是好,追不到就醒來踏實的活,誰能說這不是另一種精彩?

“生活在變,夢想也在變。沒有什麼大不了!”我聳聳肩,一身灑脫。

“當年你所執著的變了,會悲哀嗎?你所愛的,如同陌路,會難過嗎?”小王子有些憂鬱,仰著頭看著我,滿臉疑惑。

我認真地想了想,毫不應付地說:“我忠於所做的一切,每一步都是不悔的決定。但我也尊敬時間,允許它帶走快樂或悲傷。我的人生要品味這一刻,不是過去,不是未來。追求夢想,倒不如追求心底的聲音。”

促使我來阿姆斯特丹的原因,是因為一個朋友威廉。幾年前,他從荷蘭來到北京留學,機緣巧合之下,我和威廉成了朋友。

我帶他遊曆了北京大大小小的景點,吃過了很多美食。他眨著藍色的眼睛說:“將來你來阿姆斯特丹,一定要找我,我帶你去玩。”

為了實現這個約定,我來到了這裏。幾年不見,威廉變得更帥了,少了幾分學生氣,多了幾分成熟的男人味道。

出於小小的私心,我甩掉了小王子,暫時把他安置在青年旅館。我則偷偷地溜出去約會。不要說我重色輕友哦,人在某個時候,總是需要一些私人空間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