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第七站:瑞士(2)(1 / 2)

瑞士不愧有著花鄉和鍾表之鄉的美稱,能想得起將這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受。在瑞士的其他地方也會見到這樣的花鍾,不過日內瓦的這個才最為正宗,在地圖上都可以見到這個花鍾的標誌。

在這麼美麗的花鍾麵前,誰還會記得時間呢?

國際紅十字會總部就設在美麗的日內瓦湖畔,被青山綠水包圍。紅十字會博物館是為紀念亨利·杜南,這位曾經為紅十字人做出非凡貢獻的日內瓦人。

在曆史上的各大戰爭中,紅十字會一直為維護世界和平做著努力,為更多的平民和戰俘送去關懷,提供及時的、必要的治療。

抬頭望去,一個大大的紅十字旗飄揚在空中,旁邊還有一彎紅色新月的旗幟。原本紅十字會的旗幟隻是一個白底紅字,與瑞士國話旗顏色相反的圖案,但在俄羅斯和土耳其交戰期間,土耳其軍隊認為紅十字的徽章會傷害土耳其士兵的感情,再加上十字架代表了基督教,與阿拉伯等國家的傳統宗教不符,所以又增加了一彎紅月的新月,作為共同標誌。

在國際紅十字會旁邊,佇立著一座20多米高的雕像,是一隻四腿的木椅,其中一條椅子腿斷了。它意在提醒世人:世界每隔20分鍾就有一個人受難。

絕大多數人都討厭戰爭,熱愛和平。但仍有許多國家的人民還生活在戰亂中,時時刻刻都要擔心會不會被流彈擊中,會不會被人體炸彈襲擊。沒有經曆過戰爭的人,很難深刻地體會到戰爭帶來的悲哀與恐懼。那些睜著無辜眼睛的孩童,那些滿麵皺紋,驚恐無助的老人,總讓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和平就像日內瓦那巨大的花鍾,任時間在地下悄悄地流過,上麵是一派繁花似錦,每一朵花不分顏色、不分大小、不分貴賤,都寧靜、喜悅地生長著,迎著太陽,茂盛豔麗,青蔥無限……

日內瓦湖畔的北邊是著名的萬國宮,是聯合國許多機構的所在地,經常舉行重要的國際性會議。

離萬國宮還有一段距離,就會看到道路兩旁豎著各國的國旗。像兩排國旗樹一樣整齊威風。

除了國旗外,這裏的建築真正體現出了“萬國”二字。意大利的石灰、侏羅山的石灰石和華河羅納河的石灰石成為了大街外部的主體材料,而意大利、法國、瑞典出產的大理石被作用內部建材。菲律賓的棕麻毯平整地鋪在地麵上。

除此之外,各國還捐獻了有特色的陳列品,理事廳的牆壁上有西班牙著名畫家保塞·瑪利亞·塞特的作品,代表著正義、力量、和平、法律和智慧。抬頭看天花板上,是整幅的浮雕畫,五個巨人的五隻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表示五大洲人民的團結、友愛、互助。這個理事廳就是周總理當年參加的日內瓦會議舊址。

主樓前是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坪,上麵立著一個巨大的渾天儀,刻著12宮的雕刻,轉的角度和地球保持一致。是美國為紀念伍德羅·威爾遜總統而贈送的。

聯合國圖書館在主樓北側,用來展出國際聯盟的一些曆史文獻。一道空中走廊將較長書館與萬國宮新建的大樓連成一體,像一對友好握手的友人,表達著彼此的善意。

站在萬國宮向遠處眺望,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脈靜靜地佇立在遠方。山脈清晰可見,好像觸手可及,隻要走上幾步就能到達腳下似的。可是“看山跑死馬”,山峰看著很近,但真正要到達那裏卻還非常遠。

能在城市裏清楚地看到山真是件美事,沒有相當好的空氣質量是做不到的。我想起了小時候的北京,也能遙遙地看到西山,天空比藍寶石還要藍,每吹過來一絲風,都帶著一種清新爽利的勁頭兒。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廢氣汙染漸漸重了,西山隱沒在灰暗的天色中,在城裏很難看到了。

慶幸的是,北京這個大都市環保的意識越來越強,隨著每個人的努力,天空越來越藍,空氣越來越清新,直到有一天早上醒來,我竟然又發現西山遙遙可見。久違的重逢,真好!

每個都市的繁榮與進步,是否都有這樣一個從純淨到汙染再到純淨的過程,我不得而知,但願汙染的過程能夠短一點,再短一點,最好不發生。人,在受到大自然恩惠的同時,總要回饋給它最好的東西。以怨報德,可不是中國人的品德。

3.手牽手,我們去滑雪——因特拉肯

因特拉肯坐落在布裏恩湖和圖恩湖之間,它的拉丁文意思就是“兩湖之間”。

這是一個典型的因為旅遊而知名的小鎮,雖然它不大,但是絕對值得一去。因為在那裏,可以領略到少女峰的美景。

少女峰將伯恩州和瓦萊州隔開,屬於伯恩阿爾卑斯山的一部分。在瑞士的傳說中,有一個天使來到凡間,尋找一座美麗的山穀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