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兩位神君在華夏的地位也是高的嚇人,乃是鎮壓天地四極的“四聖獸”其中之二,首先我們來說孟章神君,也就是有關青龍的傳說。華夏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華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存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被認為是天神的坐騎或是大鵬鳥的食物,當然龍也是有實物的-蟒蛇。其實華國龍本身是從原始社會的圖騰所演變過來的,古時對於圖騰的崇拜是源於對自然的畏懼而來.進而對於自然的形象形成原始的崇拜。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裏,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麵,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麵,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裏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髒,尾是尾,箕是尾末。
青龍和帝王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在華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而在華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