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離鄉背井(2 / 2)

“爺爺,你要保重身體啊。”楊誌摟著爺爺,眼淚汪汪地道別。

“放心吧,爺爺會等著你回來。你到了外麵,一定要腳踏實地。”楊誌的爺爺熱淚盈眶,語重心長。

馬蹄聲響起,一匹黑馬甩著尾巴,拉起馬車,沿著坑坑窪窪的土路,朝村外駛去。

馬車裏,楊誌坐在一推土貨上,擦拭著眼角的淚花,黯然的目光盯著遠處爺爺愈發渺小的身影,不舍得收回。

楊誌此番離去,走得有些倉促,一身行李也不多。除了紅楓令外,最重要的就是一柄鏽跡斑斑的長劍,和一個盛著清水的陶罐,而罐子裏,養著一條潔白如玉的小魚。

隨著馬車越駛越遠,爺爺佝僂的身影和那棟低矮的茅屋,最終都被拋在楊誌的身後。前方迎接他的,將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以及全新的生活。

陵州城,位處離國南域,物產富饒,乃魚米之鄉,城中人口興旺,百業俱興,格外繁盛。

這一年的冬至,陵州城內寒風蕭蕭,雖不見紛飛的大雪,卻分外寒冷。

馬鳴啾啾,一批健壯的黑馬噴著白氣兒,拉著一輛平凡無奇的馬車駛進了城門,最終停留在一間客棧門前。

一個穿著棉襖的大漢鬆掉手中的韁繩,翻身跳下馬車,掀開車簾,嗬氣成霧地對車內喊道:“小楊,下來吧,到地兒了。”

“嗯。”車內有人應聲,隨後走出一個身穿褐色棉衣的少年,他抬眼四下張望,喃喃一聲:“總算是到了。”

奔波了大半年,楊誌在這位大漢的攜帶下,終於到達了改變他命運的地方,陵州城。

積日累月下來,他個頭長高了不少。沿途的所見所聞,更是讓他開了眼界,增了閱曆。雖然未改質樸本性,卻再也不是鄉下的愣頭青了。

“等我把馬車安置好,就領你去紅楓堂,那可是整個陵州大名鼎鼎的商會。你爺爺也真有能耐,能把你送進那裏邊兒,以後可有福享咯。”大漢笑臉嗬嗬地開口說著。隨後,他走進客棧開好一間下房,作今晚留宿之所。

店小二帶領大漢牽著馬車走向客棧後麵的馬廝,把楊誌一個人留在門口。

所來無事,楊誌四下望去,所見皆是亭台樓閣,這裏遠比墨河村氣派繁榮。許是冬至的緣故,楊誌覺得這裏透骨的陰冷,天空也沉悶讓人得發慌。他開始懷念家鄉的夏天,雖然酷熱,卻能暖進人心。村裏沒有都城的喧囂,隻有祥和的安寧。還有,爺爺那慈祥的微笑。

離開墨河村後,楊誌的旅途生活即豐富又枯燥,思鄉情怯日複一日地糾纏著他。除了駕車的大漢與他閑聊外,唯有隨身攜帶的祖傳長劍和陶罐裏的小白魚能為他一緩相思,排解煩悶。

正當楊誌沉浸在鄉愁中時,肩膀突然被人搭了一下。他回身一看,那名大漢已經來到身邊,對他說道:“走吧,我帶你去紅楓堂。”

楊誌默默點頭,跟在大漢身後,走進來往的人群裏。城池很大,兩人在大街小巷之間左彎右拐,一路中與人摩肩擦踵,轉悠了小半天才歇下腳步。

“到了,就是這。”大漢一聲提醒,和楊誌一起駐足於一間商鋪門口。

偌大的店門向內敞開,似在歡迎各路人馬。一塊鑲金的匾額上,寫著“紅楓堂”三個醒目大字。字體筆走龍蛇,鐵畫銀鉤,望之一眼隱有一股獨到韻味襲麵而來,一看便知是出自書法大師之手。

“哇!好氣派!”楊誌沿路已經見過不少大小店鋪,但對眼前所見還是不免驚歎。難怪它會被稱作陵州商會之首,果真不是浪得虛名,光看這門麵便知。

紅楓堂不光是俗世一大商會如此簡單,其背景還牽扯到了離國幾大修仙門派之一的落楓峽,當算隸屬其下。照理說,仙門一般恥於沾染紅塵俗世,而之所以出資建立商會,安置仙門弟子的三親六戚在內謀職,一來是因為偶爾需要動用人力處理仙門中人不便參與之事,二來則是為了確保門下弟子能忠心不渝。

“進去吧。”大漢招呼一聲,領著楊誌踏進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