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最好的教育是在(2 / 3)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行為的不規範性,如喝豆漿時會灑出來、剝雞蛋時會弄得滿地皆是,此時我們做父母的應給予一點“關懷”,多給予一點“機會”。如豆漿倒在地上該怎麼做,飯粒掉開來該怎麼辦,讓孩子通過思考,明白自己灑了豆漿可以自己拿塊擦布擦幹淨,飯粒掉地上要拾起來盡量不麻煩別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要教育孩子自己做。讓孩子自己主動地去嚐試各種事物和實踐自己的想法,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如要求孩子玩罷玩具自己負責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時,家長不要輕易替他尋找,而要借此機會進行教育。家長可以問孩子:“玩具玩完後應該放在哪裏了?”這樣,孩子會感到,玩具找不到是自己的責任,自己應承擔由於未盡到責任所帶來的後果。

如“六一”前夕,老師布置每位孩子畫一幅“六一”想象畫,我就讓孩子自己動腦想,並幫助他展開想象的翅膀,而不是一手包辦,最後孩子的大膽想象,獨立自主的奇特構思贏得了老師的好評。而通過這一次的活動,我發現孩子的自信心與獨立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父母在平時應教會孩子使用一些交際語言,遇到困難別人幫助了要道謝等,使孩子獲得交際的信心。應多創造機會讓孩子交往,孩子具有與同伴的交往才能溝通。平時,我鼓勵孩子與小區裏的孩子進行交往,並讓他把別的孩子請到自己家裏來,讓他做家庭的小主人,碰到困難,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嚐試、去思考,作出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處處限製,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鬆江實驗小學 沈銘同學家長

※※※※※※※※※

孩子今天不高興

剛剛開完家長會回到辦公室,包裏的手機響了。一聽,原來是兒子從學校打來的。我腦袋一拍,啊呀,今天是周五,兒子應該三點多就放學了。現在將近五點了,孩子確實是等得心焦了。

沒料想,接到兒子,他就很委屈地哭著告訴我:今天老師批評了自己,並罰站了一節課;今天襯衫的扣子被同學拉掉了;今天同學們都按時回了家……看到兒子傷心的眼淚,聽著他那哽咽的話語,我內心很過意不去。

我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同時詢問了一些情況,心裏不斷想著,如何幫兒子分析事情,講清道理。

首先,我表揚兒子長大了,能體諒爸爸媽媽的工作;表揚兒子能在等候的這段時間,既做了一些作業,又文明休息。同時,我向兒子道歉,爸爸媽媽不好,沒有按時來接。其次,關於拉鈕扣“事件”。我對兒子說,隻要同學不是有意欺負你,是不小心的,我們應該原諒。同學之間應互相寬容。鈕扣掉了,媽媽可以再釘上去啊。

最讓兒子委屈的、也是讓我一時難受的是兒子受了懲罰。因為兒子不知道老師為什麼把他作為展覽品一樣,站出座位。是因為坐姿不端?是因為精神不振作?當然,我沒有到學校去了解,兒子也有可能因為懼怕我沒有把重要的細節說出來。我對兒子說:老師批評你肯定有理由,全班這麼多人.為什麼不批評別人,你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坐姿不端、精神不振都不是一個好學生的表現。如果有這些現象,媽媽也要批評你。媽媽也是一位老師,媽媽同樣也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你要理解老師的“恨鐵不成鋼”的情緒。老師批評你,說明老師看重你,對你抱有很高的希望呀。

通過這樣的分析與講解,兒子情緒平和了許多,表情也陰轉多雲,多雲轉晴了。我覺得,家長對孩子的表揚與批評並重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種方法。表揚是對孩子良好品德的肯定評價,它可以增加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感。批評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指責,它可以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丟掉缺點,繼續前進。無論是表揚和批評都要能夠把握分寸和尺度,讓孩子心悅誠服。

鬆江實驗小學 陸然同學家長

※※※※※※※※※

從孩子“強嘴’’說起

孩子進入幼兒園大班後,常常與我們“強嘴”。起初我們很生氣,認為孩子不服教導,不尊重大人,因此常常教育她不要“強嘴”,有時還會因此訓斥孩子。後來發現訓斥的效果並不好,於是我們開始思考孩子為什麼要“強嘴”。

發現孩子“強嘴’?不外三種因素。一是因為大人的批評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孩子是為澄清事實而進行的“自我辯解”。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耐心聽取孩子的辯解,引導她用正確的方式描述事情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孩子尊重事實、不向權威屈服的品質;二是有時孩子是為了掩蓋過失而“強嘴”。當我們已經清楚地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往往很難容忍孩子的這種“強嘴”。因為在我們看來,這種“強嘴”就是撒謊。當兒童開始掩飾自己過失時,說明他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標準,並且學會拿它來和自己的行為相對比,做出初步的道德評價。又由於幼兒期的道德觀念並不十分穩定,因此,在一定的環境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事後,在大人的暗示或批評之下,他們往往知道自己錯了,又怕被大人認為是“壞孩子”,於是就通過“強嘴”來掩飾過失,力圖保住“好孩子”的形象。知道這一情況後,我們開始利用交談、舉例、講故事等方式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使之認識到:犯了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要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告訴她:能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的孩子同樣也是“好孩子”,已經犯了錯誤,為了掩蓋它再犯另外的錯誤(撒謊)是錯上加錯。讓她認識到,自己是個犯了錯誤的“好孩子”。三是孩子“強嘴”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確的評價。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強嘴’’。比如,家裏來了小朋友,孩子卻不讓小客人玩自己的玩具,大人說他,他還認為自己的玩具就有權不給別人玩。遇到這種情況,說明孩子對自己行為的評價能力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這不是通過一兩次談話就能解決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多種方式如看圖書、講故事等來幫助孩子提高認識,教育她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需要一個較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總之,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強嘴”,因為以訓斥打罵來對待孩子的“強嘴”,會使孩子不願與大人交流,自我封閉,甚至變得孤僻不合群。

鬆江實驗小學 張宛偉同學家長

※※※※※※※※※

當孩子第一次說謊

孩子做錯了事,誠實地告訴父母,而家長卻不分青紅皂白就訓斥甚至打罵,便會使孩子覺得不如不告訴他們,下一次做錯事後,他便說謊。記得我孩子五歲那年,常有打碎東西的事情發生,之後少不了我們一頓責怪。有一次早上,例行下樓拿牛奶(我們常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久便聽到樓下傳來玻璃摔碎的聲音,卻不見兒子上來,過了半天才見他進門,鎮靜地說:“今天沒有牛奶!”我全明白了,便問他:“拿去換的空瓶呢?”“放在那裏了。”孩子竟對答如流。“那你把空瓶拿回來。"我說。他支吾了半天也不肯挪步,最後搓著眼淚說:“瓶子摔碎了!”聲音比蚊子叫還輕。看著他可憐的眼神,我卻在反省自己:怎樣教育孩子糾正說謊行為?

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每個年齡段都會犯下不同的錯誤,切忌簡單的批評,要正確地引導,要用“肯定成績的批評法”,來迎合兒童心理,使其在歡聲笑語中成長。

要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對孩子無意的撒謊,不要視如“洪水猛獸”,隻要講清道理告之是非,孩子很快會改正過來的。而對於有意撒謊,家長除了要認真對待,讓孩子一開始就認識到說謊的嚴重性外,更應該注意自身的修養和言行,改正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各方麵嚴格要求,及時教育和引導,是可以幫助孩子改掉說謊這個毛病的。

鬆江實驗小學 蔣漢陽同學家長

※※※※※※※※※

當孩子撒謊的時候

女兒讀小學一年級時,一次我無意中發現她的鉛筆盒裏多了一塊非常精致的迷你水果橡皮,隨即問她:“瑩瑩,這塊橡皮是哪來的?’’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我上課回答問題好老師獎勵給我的。”聽了她的話,我非常高興,還表揚了她,讓她今後繼續努力。但好景不長,吃過晚飯後,有人敲門,原來是她同學的家長。她說:“毛辰瑩媽媽,我向你反映一件事情.……’’聽了她的話,我火冒三丈,待她走了以後,我立即將女兒喊了出來,“啪”一記耳光打了過去,孩子哭了,哭得很傷心。在我的追問之下,她說出了原委,原來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幾個小朋友都圍在這個小朋友周圍聊天,看見鉛筆盒裏好幾塊水果橡皮,都覺得特別新奇、好看,便拿在手裏玩,不知怎麼有塊橡皮掉在了地上,我女兒就順手撿了起來。因為上課鈴聲響了,她想下課以後交還給這個小朋友,下課放學回家時,她忘了把橡皮交還給她,帶回了家,生怕我罵她,就撒了個謊。原來是這樣,我的氣稍稍平息了些。我對她說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以後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不能說謊,誠實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修養。

於是我講了一個木偶奇遇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皮諾曹就是一個愛說謊的孩子,他說了謊以後,鼻子會變得越來越長,很可怕,像個怪物,周圍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笑話他,不理他,孤單極了。後來,他改正了說謊的毛病,他又贏得了很多朋友……

聽了我的話,她默默地低下了頭說:“媽媽,我以後再也不說謊了,不要做長鼻子的小女孩。"我摸了摸她的頭,會心地笑了。

從此以後,我女兒再也沒說過謊。

虹口廣中路小學 毛辰瑩同學家長

※※※※※※※※※

女兒騙了我的簽名

這次數學考試女兒考了個不及格,這是前所未,有的事,大概孩子也嚇了一大跳。因此她不敢給我看,也不告訴我,而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法,騙了我的簽名。當老師告訴我事情的真相後,我震驚了,不言而明,是害怕我要打她才會發生了不該發生的錯誤。

也許是“棍子上出孝子,筷子上出孽子”這句話在我意識中根深蒂固的緣故,我對女兒的教育一直較為嚴厲,嚴厲中也包含了粗暴。

小時候女兒是個活潑聰明的孩子,口齒清楚,當她還在托兒所時,就已能背誦許多兒歌、唐詩,還能講故事,因此在托兒所、幼兒園時很受老師和家長們的寵愛。這麼一個孩子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缺少上進心、缺少耐心、隻圖表麵風光呢?

在孩子剛剛讀書的時候,我就對她要求很高,缺少耐心,當天教的東西馬上就要她懂,沒有掌握就批評或懲罰,有時還會打罵。就這樣,孩子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而她的這些變化我沒有及時反省,反而對她更加粗暴。逼使她對我采用報喜不報憂的辦法。當她這次考試發生嚴重失誤後,她不知如何麵對我,促使她采取欺騙的手法。

怪誰呢?怪孩子嗎?

發生這件事以後,我很傷心,也很難過。但我沒有發火,而是冷靜地思考了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因為我知道打罵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了,隻有讓她明白犯了錯誤,隻要勇敢地麵對錯誤,改正錯誤仍然是一個好孩子。在我耐心的鼓勵和老師的幫助下,她終於勇敢地承認了錯誤。女兒很高興,看著她的一點進步我也很高興。當然要糾正她身上的這些不良習慣還需要我耐心的、長期的努力,隻要持之以恒改正我的教學方法,我相信她一定能成為一個好孩子。

我把這件事寫出來告訴大家,是想讓那些和我用同樣方法教育孩子的家長們引以為戒。

我時常在想,孩子是一塊沒有染過顏料的白布,你給他塗什麼顏色他就成為什麼顏色。孩子沒有好壞之分。周弘先生說得好:“沒有種不好的莊稼,隻有不會種田的農民。

同濟小學 張 茜同學家長

※※※※※※※※※

錯誤也是成長的“通道’’

每當聽見有人表揚兒子的聰明活潑時,我心裏就充滿了喜悅。每當聽到別人指責兒子的調皮搗蛋,我心裏就充滿了焦慮。

我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期盼著兒子盡快地長大,期盼著他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為此我們在生活上嚴加管教,學習上嚴格要求。可是我們對孩子的了解卻越來越少,有時總感到他有意無意地在躲避我們。我感到了失落,我有些迷茫。我發現學習成績好,這隻是有作為的人必須具備的一個方麵,優良的品德、開闊的胸懷也是一個男子漢所必備的。

我丟開做母親的威嚴,嚐試著和孩子進行心的交流。經過多次親切地交談,兒子不再對我表示反感。每天,他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把學校裏發生的事情告訴我,讓我來分享他的快樂和痛苦。我也利用和他交談的機會,讓兒子明白了許多道理。

記得有一次在學完奧數回家的路上,兒子滿臉欽佩地向我談起了他們奧數班一位同學,那個同學上課從來不聽,回家也不做作業,可是考試總是一百分,題目隻看一眼就會做。而自己看見奧數總感到難,心裏有些害怕。我聽了這番話,馬上告訴兒子說:“這孩子可能有些聰明,但決不是天才。他可能起步比較早,做過的題目比較多,熟能生巧。隻要你肯努力,從心靈上戰勝自己,今後你一定會和他一樣棒。

兒子聽了我的話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通過這件事也使我體會到:教育孩子不是單憑管、卡、壓能解決的。和孩子交朋友,做孩子的知心人,讓他感覺家庭的溫暖,有安全感,這是孩子健康成長、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

天山新村第一小學 沈俊亮同學家長

※※※※※※※※※

從陪讀到獨立,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從兒子一年級讀書開始,我基本上都是陪在旁邊的,要麼看報,要麼看看兒子的課本,了解他所學的內容。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就及時給他解答e這樣一直讀到三年級,學習成績也還算可以。

從四年級開始,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要加班,他爸工作忙,經常半夜才能回家,晚上我很少時間陪兒子一起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