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平凡的教育(2 / 3)

偶然之中,我在書中讀到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生活在恐懼中,他就學會了憂慮;生活在諷刺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生活在表揚中,他就學會了感謝;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生活在承認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這段話使我茅塞頓開,心裏一下亮堂起來。原來女兒逃避練琴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嚴厲懲罰的教育方式上,怎樣“用心”發掘孩子的興趣,怎樣用“愛心”保護孩子的興趣,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為了提高女兒拉二胡的興趣,我們特地到上海音樂書城買了許多有關二胡的錄音帶和VCD碟片,音箱裏周冰倩邊拉邊唱的=胡曲《真的好想你》傳遍了各個角落,就在這時奇跡發生了,女兒靜靜地聽著曲子,完全被這美妙的音樂吸引住了。

“媽,這首二胡曲太好聽了!’’

“隻要你用心練習等你長大了,一定比她拉得還要好聽!”我趁機鼓勵女兒。

女兒的興趣由此調動了起來,我也改變了“棍棒教育”的方式,嚐試采用理解與溫情的方式來和女兒進行溝通。記得女兒學習二胡二級曲目時,其中一首是《南泥灣》,每當女兒練習的時候,她一拉我就唱,“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媽媽,我們再來一遍好嗎?”我們母女邊唱邊拉,倆人配合得相當默契,在一旁的丈夫忍不住也跟著唱了起來,看到這一切,我內心的喜悅一下子湧遍了全身。

我們及時總結了學習二胡的經驗,吸取教訓。在學習上,不失時機地培養她的學習興趣,讓她從興趣愛好中領悟知識的魅力,感知自己的能力。

我們一家三口經常一起看一些科普書,經常一起逛書店,一起作一些小實驗,我們三人頭頂頭,湊在一起共同觀察,共同研究的樣子,別提多和諧、多溫馨了!

就這樣,我們家庭的關係越來越融洽,和孩子也容易溝通了,學習型家庭更是愉快的、健康向上的。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健康、活潑、聰明的新一代所不可缺少的。

我愛我家。

天山新村第一小學 肖 佳同學家長

※※※※※※※※※

和孩子一起學書法

我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唱歌跳舞。為了培養她耐心、持久的穩定心態,上一年級時,我們讓她報名參加書法班的學習,雖然她不是太願意,但因為比較新鮮,一段時間內還是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練習,從不缺課,每天要寫上一個小時的字。當五筆八法逐步掌握,能夠寫上幾個完整的字後,心裏慢慢滋長起厭倦的情緒:每天苦苦地靜坐一個多小時,累得腰酸背痛、手臂發脹,寫來寫去這幾個字,既單調又枯燥,一點樂趣也沒有。看著孩子的言行舉動,我心裏掠過一絲不安的感覺,孩子暴露出了她性格的另一麵,本能地抗拒著麵前的一切。此時我沒有責怪孩子,而是語重心長地說:“宇字,練字很好啊!字寫好了,也是自己的特長,今後上高年級還有寫字考試、寫字比賽,現在打好了基礎,對自己有好處的。"聽了我的話,孩子默默地點點頭。

在以後的這段時間,我就陪著孩子一塊寫字,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討論書寫的方法和老師的要求u有一天,媽媽當評委老師,當媽媽說她字寫得不太好時,孩子馬上就噘起了小嘴,丟下手中的筆,委屈地哭了起來,說:“老師也說其他小朋友字寫得好。反正我寫不好,我不想寫了。”孩子反常的舉動,讓我們很吃驚,說明孩子內心還有反感的情緒,並沒有真正地認識到學習書法的目的性。我拉著她沾滿墨跡的雙手說:“宇宇,寫字有一個過程,書寫也有它的技巧,隻要用心去做了,那怕花別人更多的時間,總會有好的結果。爸爸再講一個故事給你聽。古代有一戶人家,家境貧寒,孩子上不了學,買不起書和筆,他的媽媽就用樹枝當筆在地上教孩子寫字,由於孩子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最終成為一代大文豪。”聽著故事,孩子睜大了眼睛,臉上漸漸有了自信。

從此以後,孩子練習書法的態度徹底地改變了。每天放學回家先做好作業,吃過晚飯後,準時寫字,從無怨言,同時書寫也越來越流利,字體也越寫越規範。有一天,媽媽又來做評委了,這次,媽媽肯定地說:“宇宇,你的字寫得真好,爸爸、媽媽都比不上你了!”孩子聽了媽媽的話,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微笑。通過一年來的勤學苦練,她榮獲了“千禧龍杯”國際青少年書法大賽的銀獎,雖然不是最好,但事實告訴她,無論做什麼事,隻要真心投入了,就會有一定的回報。

嘉定實驗小學 龔怡宇同學家長

※※※※※※※※※

與兒子一起畫畫

孩子有孩子的想象,他會根據自己的理解,以一顆天真、純潔的心靈去發現、認識世界。我們如果以成人的眼光去對待,往往會忽視孩子的思想、行為,扼殺想象的幼芽。

我的孩子很喜歡動物,因而喜歡畫動物。上幼兒園時,老師教畫動物,要大家畫一頭趴在地上、長長的鬃毛披散下來的雄獅,或者畫兩匹馬(母馬與馬駒)。許多孩子“照葫蘆畫瓢”,而他卻將雄獅的鬃毛畫豎了起來。老師問他,他說:“獅子看見了一匹羚羊,所以發怒了。’’老師又問他:“為什麼又把馬的頭畫成高高遠望的樣子?’’他說:“因為小馬調皮,跑出去玩了。媽媽在找她的小寶寶。

原來在孩子的心裏、眼裏,畫畫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就像電視一樣。畫裏的獅子看見羚羊,因而鬃毛就豎起來,準備獵食;畫裏的馬兒會走動的,淘氣的小馬駒是好奇、貪玩的,就會到處溜達;馬媽媽會擔心寶寶跑失,因而會抬頭遠望的。孩子是這樣理解老師的話,因而他就沒有去模仿再現,而是模仿創造,發揮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理解,讓他的畫的內容變了。這就是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嗬護的、培育的。

我本來對於繪畫一竅不通c看到兒子的表現,欣喜之餘,為了鼓勵並引導他,我也跟著一起學起了畫畫。我要他把從學校帶回家的“作品”講給我聽,為什麼要這麼畫。j兒子講得對,有道理,我不吝慳讚許;需要改進的,也幫他指出來,決不以成人心理去約束。比如畫大象洗澡,他把大象鼻子裏噴出來的水,變成噴出的是花,洗的是花浴,更香,我當即大為讚賞。於是,在他的筆下,猴子可以飛翔,魚可以打電話,太陽可以種在士中……

有報道說:畫一個圓圈讓小學生想象,答案豐富多彩;讓大學生看,隻不過是個圓。也許有點言過其實,但說明了一個問題,教育的失誤,就在於消磨掉孩子的想象力,從而失去創造力。與孩子一起學畫畫,欣賞他奇思異想的同時,我也仿佛找回了自己失落的童年。

虹口二中心小學 周一飛同學家長

※※※※※※※※※

和孩子一起遊戲與學習

學習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使孩子學會學習,終生受益。那麼如何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給她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呢?

給孩子留下盡可能多一點的活動空間。我們的居室雖然不大,但安排的井井有條,顯得寬敞舒適,孩子有她自己的房間,裏麵擺放了玩具、書籍、生活用品等。每天孩子可以在自己的一塊小天地中無拘無束地玩耍、學習。讓孩子的心情平和、情緒歡暢,我覺得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塑造美好的心靈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印上文化的特征,使孩子從小受到文化的熏陶。現在不少的家庭,在裝修上很舍得投資,然而,不少人忽視了內涵的重要方麵——書。我的家沒有昂貴的鋼琴,但書架上放著許多書籍。這也是一種精神的滋潤,孩子在整架的書前,也許她一時還看不懂,但也是一種熏陶,會潛移默化地啟迪孩子熱愛學習、追求知識。現在我的孩子對看書比較感興趣,一邊看一邊還經常興奮地告訴我:“媽媽,我知道熊貓的眼圈為什麼是黑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等等。

多陪孩子一起做遊戲。做父母的有時會在家裏與孩子做做遊戲,那隻是為哄哄孩子。其實遊戲不僅可以擴大孩子的知識麵,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技能,還可以調節兒童的情緒,促進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耐心和持久性、靈活性、與人交往能力的發展。比如,孩子沒有整理玩具的習慣,我就以遊戲的口吻對他說:“我們一起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好嗎?”孩子聽了也就非常樂意地和你一起收玩具了。

與孩子一起學習。父母是孩子的養育者,也是孩子的夥伴。暑假裏,孩子除了完成作業外,我還要求孩子每天練字。一開始,孩子的興趣不大。於是,我就和她一起練,比一比誰的進步大。這一來,孩子的興趣就濃了,她不再是被迫機械地練字,而是自願地積極練字,一心想超過媽媽。和孩子一起學習,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嘉定實驗小學 徐芳同學家長

※※※※※※※※※

學電腦,

提高家庭生活質量

傳統的教育方式是大人教小孩、老子教兒子。“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等成了傳統教育中的常用語。老一代憑經驗就可以教孩子,年齡就意味著智慧,家長是永遠的教育者,永遠是居高臨下。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關係正在改變。有時我們家長不得不向孩子們學英語、學電腦,教育的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當前家庭教育的本質是家庭學習,家庭教育的過程是家庭學習的過程,也是親子共同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父母要帶頭學習,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各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不能一個模式,但必須把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家庭,讓每個家長都能把它作為生活的目標,隻有這樣,才能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

隨著互聯網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電腦已走進千家萬戶。逛逛電腦市場,其中大都是父母陪著孩子來選購電腦的。而這些父母有許多是‘‘電腦盲”,他們本身並不一定打算學習和利用這個新技術,但他們明白未來社會肯定是一個計算機的時代,為了讓孩子早日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他們寧肯節衣縮食也要把電腦捧回家,因為他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他們大多數人很快會發現,他們的孩子幾乎都沉湎於各類眼花繚亂的電腦遊戲中,完全把電腦當成了一台高級遊戲機來使用,而並沒有好好利用電腦的各種強大的學習功能。我的女兒曾經也是這樣。這裏實際上提出了一個父母如何來適應現代化社會要求的問題:讓父母也來學習電腦。父母隻有學會了使用計算機,才能真正懂得計算機能做什麼,才能真正領會什麼是電腦文化,才不會被孩子的幾句搶白而無言以對。在這方麵我就深有體會。學會了使用計算機的家長,可以對孩子選購軟件、光盤發表意見,既可以指導孩子購買合適的學習光盤,還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使用不利於他們成長的軟件,以及如何利用互聯網來了解世界和學習各種知識,以防止孩子進入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網站和沉湎於無聊的聊天室而白白浪費時間。當然,父母能夠成功地使用計算機,也有利於消除代溝,與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試想,當父母與孩子同坐在電腦前,一起在互聯網上衝浪的時候,他們難道不是成了真正親密無間的朋友嗎?

從另一個角度講,父母學會使用計算機,也有利於他們自身知識的更新和與現代社會接軌,成為現代生活的積極參與者,而不至於落伍。如果能夠結合自己的工作掌握電腦技術,那將更有利於他們自身的再發展。其實父母學習電腦的主要障礙並不在於難以掌握操作技術(隻要肯學是不難學會的),關鍵還在於觀念。總認為自己這一輩子也就差不多了,學它還有什麼用?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其結果卻使他們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因此,在想著為孩子買電腦的同時,也應考慮自己如何去學會使用電腦,去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和與孩子溝通。這樣,你將會發現你在家庭教育方麵又跨出了多麼重要的一步!

鬆江泗涇小學姚曼卉同學家長

※※※※※※※※※

電腦為全家打開一扇扇窗戶

一九九九年底,做醫生的丈夫提出要買一台電腦,我聽後想雙方單位都有電腦,家裏買電腦既無多大用處,又要化一大筆錢,再加上房間小,於是投了反對票。二00。年丈夫又一次提出要買電腦,這次兒子也積極響應,這樣我家化了九千元錢買了一台海爾電腦。

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他們兩人在看電腦基礎常識和網絡知識書,有說有笑,一起探討著書中電腦知識,而我站在一旁插不進話。約過了二個月,他倆就動手上機了,他們按書上的操作步驟,打開了電腦,並點擊雅虎網址,隨著美麗的畫麵一幅幅出現,他倆高興極了,他倆一會兒點擊新聞熱線,一會兒點擊旅遊專線——網上遊覽歐洲美麗的風光,忙得不亦樂乎。而我隻得站在旁邊幹等,好幾次要與他們說話,父子倆都顧不上理我。

這一夜我失眠了,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失落感。難道在這個家裏我真的掉隊了嗎?第二天,我報名參加了區業工大的電腦信息技術培訓班,我利用業餘時間,克服種種困難,經過近兩個月的學習培訓,基本上掌握了打字、上網遊覽等一一些電腦基礎知識,而最重要的是我又可重新與我的丈夫、兒子對話了,又可與家人進行思想交流和溝通了,使我又一次找回了自信,找回了繼續尋找奶酪的勇氣。目前我們一家人沉浸在玩電腦的快樂之中,有時大家搶著輪流上場。我丈夫用電腦炒股票,在網上與醫學專家探討疑難雜症;我兒子學會了電腦繪畫、排版及智力遊戲;我通過發E -mail,與老家的親戚談話,向他們問好,既省錢又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