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平凡的教育(1 / 3)

第八章 平凡的教育

關於對孩子的教育,我感到非常遺憾,從來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因為,自己是一個喜歡自由的人,不喜歡被別人約束,也不喜歡約束別人,所以和女兒的關係變得別人有些看不懂,就像姐妹一樣。我隻是一個在生活中、學習中對她有所幫助、是她最親近的人而已。

從小,我就讓她充分發揮天性,她好動,那就隨她去。她可以把自己弄得滿身泥土,我就給她弄幹淨。記得最多的一天,給她換了四套衣服,這還是在冬天,夏天更是家常便飯。再大一點,她會說話了,我有空就跟她說話,教她背古詩,給她講故事,然後讓她也發表意見,所以她從小話就特別多。她上學認字了,我就引導她看書。開始看圖畫書,然後看童話書,再後來看作文選,到現在她對散文、小說感興趣,這在我看來也是一種進步。剛開始,她的作文寫得很無味,她以為寫得多就是寫得好,我就告訴她作文寫得長不等於好,並指導她讀作文指導書。

我做的隻是把我認為合適她的書整理出來,並推薦給她。到現在為止,我們母女倆人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各捧一本書,看到精彩處,大家議論一番。因為我對電視沒多大興趣,所以她對電視也不迷戀。有空就是看看書,談談話(隻是機會太少)。對於她的學習,說實話我是比較放任的,我隻是憑自己的能力教她一些學習的方法,特別是數學,碰到難題,我總是鼓勵她自己去想辦法克服,必要時才給一點提示。她的學習成績在班裏從來不算突出,我有時也會擔心,因為流行的觀點是教育孩子的成敗主要是看學業成績。我對她是否太放鬆了!

有的時候,覺得她長大了,應該收斂一點,所以對她多說了幾句,她就這樣對我說:“媽媽,我是一隻刺蝟。我身上的刺就是我的缺點。如果把刺拔了,我就會死掉。”她如此拒絕改正她的缺點,我無話可說。我的願望就是想把女兒養得健健康康,身心都要健康,特別是讓她要有自信,將來不管做什麼,不管在什麼階層,自信是永遠需要的,所以我常采取賞識教育,結果發現她變得有點張狂了。

孩子其實是一棵樹苗,必須把樹上不要的枝椏修剪掉,然後樹才能長得挺拔、健康,隻是到現在為止我的行動小於理論。但不管怎麼樣,我覺得要讓她長大後回憶起童年時,會覺得是一個幸福的童年。

羅涇中心校 方心羽同學家長

※※※※※※※※※

放飛到大自然巾去

孩子習慣從家庭到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接觸社會的麵狹窄,視野不開闊,長此以往,不是紙上談兵就是井底之蛙.)一位哲人說過:“大自然是一部偉大的書。”何不讓女兒去讀一讀大自然這部偉大的書呢?讀這部書,即可讓女兒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考察城鄉麵貌的巨大變化,又能開闊視野,提高素養。

我在孩子懂事開始就有意識在這方麵引導,凡是我單位組織的旅遊活動,我都帶女兒去。故鄉上虞農村每年一次的掃墓,女兒必定參加。這種大自然的放飛活動,不同於一般意義的旅遊。首先要求女兒有吃苦思想,提倡艱苦樸素。其次要求女兒在對各地風土人情的考察中,學習各地人民優秀的·一麵,有意識鼓勵女兒和貧苦的農家孩子交往,學習農家孩子樸實耐勞的優秀品質,同時要求女兒記錄當地的名勝古跡。女兒的教科書有不少魯迅的作品,我就帶女兒去紹興,魯迅筆下的百草園、三味書屋、鹹亨酒店我們都去過。

旅途中,我常和女兒交流對景點、對人生、對學習的看法,在秀美壯麗的大自然中,升騰起學習的欲望,也營造了家庭學習的氛圍。

鍾山初級中學 莊海婧同學家長

※※※※※※※※※

父與女,兩種文化的滲透

女兒很小的時候,常常纏著我講故事。在搜索完記憶中的所有故事,又讀罷了許多故事書後,不免生出“江郎才盡”的感覺。重複又重複,遂成老生常談而缺少了回味與遐想的空間。

一日坐車,又逢女兒要我擺龍門陣,忽來靈感:與其殫精竭慮不如信手拈來。於是便隨手於窗外的風景佳處慢慢編排,間雜了一些民間傳說、外國寓言,娓娓道出,也還真像回事了。且又絕無類同之嫌,也尚能將望女成風的希冀參於其中,不免沾沾自喜。

如是的事例多了,有時也會口幹舌燥。便與女兒商量,或是輪流編撰,或是故事接龍,不拘一格,父女同樂。幾番嚐試,女兒竟也能學著說些兒了。童話故事、廣告場景、動畫主題,參差起來,她的經心編撰竟也不時讓我發笑不已。於是月宮中不隻有孤單的嫦娥與玉兔了,拇指姑娘又成了格列佛童話中大人國裏的女皇,在某一天我能乘坐在女兒駕駛的海陸空三棲車中超時空地來回穿梭了……好多好多故事就這樣在不經意中,成為了她寫作的積累。漸漸地,我發現女兒的寫作能力竟也有了提高。隻要她努力起來,寫出的東西卻也很有看頭了,有些修飾語句還真的很是不錯,筆力也顯見老練多了。這竟成了我意料之外的收獲。

父與女,不隻是兩代人的承繼,也應是兩種文化的學習與滲透。

嘉定實驗小學 陳詩雨同學家長

※※※※※※※※※

女兒教我爭辯

讀書、書法、繪畫、下棋、打球……人各有所好,各有所求。而我與眾不同,好跟人論辯,爭一高低。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時愛與父母、女兒爭辯一番。一次,女兒見我寫的文章中把一個“象”字寫了十二筆,她說應為十一筆,我堅持“口”中的一豎與下麵的一撇是分開的,女兒告訴我這是原來的寫法,現在這二劃並在一起了。然而,我還是不以為然地對女兒笑了笑,心裏想:我是你母親,擁有大專學曆,一個有一定資曆的工程師,連這麼簡單的一個字都輸給隻讀初中的女兒,那豈不是太沒麵子了嘛?於是,我不庸置疑自信地大聲說“你錯了!我說十二劃就十二劃。"女兒不由一怔,不服氣地說:“一定是你錯了,是十一劃”。女兒一臉的委屈相,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不一會兒,她一邊說一邊隨手從書櫃裏取出一部《現代漢語詞典》,翻出部首筆劃表讓我自己看,在“權威”麵前我隻能無言以對。而得勝的女兒朝我隻是調皮地一眨眼,眼底眉梢都是笑,她知道,讓母親心服口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天晚上看電視新聞時,我和我父親在¨薩達姆有多少軍隊”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父親說有一百多萬,我好像記得報紙上報道過是六、七十萬。雙方爭執不下,我急得瞪大眼睛:“爸爸,你這人怎麼這樣?錯就錯了麼,還要跟我爭什麼爭!”父親聽我這麼一說,不再理睬我,氣呼呼地走進了自己的臥室。第二天,我下班回家,他拿來參考資料,上麵是清清楚楚地寫著“一百萬軍隊”的字樣。我一下子無話可說了,隻得向父親道歉連說對不起。此時,女兒在旁邊悄悄地提醒我,論辯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麵:與長輩論辯時,要麵帶微笑,彬彬有禮,即使有理有據,也不可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要把那份必勝的信心放在心裏,如果論辯失敗,切不可強詞奪理固執起見;在與孩子論辯時,要看淡輩份與地位,所謂真理麵前人人平等,這樣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好感;在與朋友、同學論辯時,可以不拘小節,聲音響點不打緊,甚至來點玩笑也無關緊要,不必一本正經的,最終是要以論辯取勝。

真想不到女兒說出的話這麼有水平,我以前是自我感覺良好,從來沒有把女兒有什麼能耐放在心上3從女兒這些不是批評勝似批評的婉轉話語中,我仿佛一下子領悟到什麼,臉上一陣發燒,為自己爭辯時那份愛麵子的虛榮心感到慚愧。也為女兒照顧到母親的麵子,不在我的父親麵前同我發生爭執,而感到女兒比我懂得人情世故。

在和一老一少的爭辯中女兒給了我不少的啟迪,受到了一次難得的教育。

寶山羅南中學 陳蓓學生家長

※※※※※※※※※

四十歲向兒子學吹打

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也還算是個要學習的人,成績常居班中之首,是老師眼中的乖乖女。當我有了兒子以後,我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他能比我強。在他學習的生涯中,我是他堅強的後盾,為他的學習出力。

兒子還在上托兒所的時候,我就以自己是個幼兒園教師的優勢,給他講故事,念兒歌,帶他出去參觀。我們走遍上海大大小小的公園、展覽館、畫展……隻要有機會,我們總是盡力創造條件和孩子一起捕捉周圍生活中的美,然後一起用一些優美的詞句來描繪,漸漸從孩子口中出來的成語多了,好詞好句多了,當然在孩子的作文中我也看到了他充滿靈氣的語言。老師的鼓勵更使他對寫作的興趣大增,我將他作文裝訂成一本作文集,收藏起來,我想等他長大以後,我再拿出來給他,他肯定會歡喜不已。

隨著兒子年齡長大,學習的任務也越來越繁重。我們沒有硬逼著孩子學這學那,而是力求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就拿前段時間通用英語一百句的學習來說,我和兒子儼然成了同學,打開錄音機,你問一句,我答一句,文曲星及字典成了我們之間的搶手貨。我自恃自己中學階段英語成績是班中的佼佼者,如今拿出來對付上初中預備班的兒子應該是綽綽有餘的。但是我馬上敗下陣來,一些新名詞“電腦”、“上網”……我都不知該怎麼說,兒子卻在一旁偷笑:“老媽,你已經落伍啦!還是我來做你的老師吧!”無奈,我隻得甘拜下風。¨兒子,上網聊天英語怎麼念?”這樣的問題逐漸多了起來,我那些“老本”已經捉襟見肘了,我向兒子提出建議:“你考公共英語一級,我和你一起參加如何?看誰考得好!”“好啊!”兒子應聲答道。說幹就幹,我們擠在一張桌子上讀英語的時間又多了起來。兒子和老媽一起學,真是不亦樂乎!

隨著電腦時代的到來,我和兒子又加入了“菜鳥”的隊伍-搶鼠標的事兒在我倆間常發生,我要打文章他也要打文章,我要上網他要聊天。碰到難題,我們的腦袋又湊在一起,手在鍵盤上搗鼓半天。原本“一指禪”打字是我的專利,現在兒子教我用正確的指法打字,打字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許多。

市光學校潘嶽峰同學家長

※※※※※※※※※

和兒子一起散步

我喜歡散步,更喜歡帶兒子去散步。散步時,兒子跟著我,全神貫注於周圍的事物,忽而他問我,忽而我問他,這是我和兒子進行交流的好時光。

有一次去散步,我隨口征詢他的意見:“向東還是向西?”他說:“向西。"說著轉身就向西走,我突然奇怪起來,兒子這麼小,怎麼就知道東跟西呢?於是我問:¨你怎麼知道這是西邊?”兒子滿臉稚氣,指著天空說:“你不是說太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的嗎?現在太陽不是往這邊落嘛!’’我有點愕然,繼而一陣欣喜。接著,我拉著他的手,要穿馬路,他有點搞不明白,問我:“車子那麼多,幹嘛要穿過去?”我就告訴他:“行車、走路要靠右邊c”於是,我耐心地誘導,讓他知道哪是左哪是右。

有一回,我帶兒子在襪子弄散步,那時,天已晚,路燈都點亮了,夜景很美,我倆興致很高,兒子在前蹦蹦跳跳,說:¨爸爸,這條馬路真幹淨!’’我說:“你知道嗎?以前這條路是沒有路燈的,晚上一片漆黑,路兩邊都是些地攤和不很衛生的小吃店,現在變得那麼漂亮,這要感謝黨和政府!”孩子聽了,好像領悟到了些什麼。

走到路燈下,兒子看著身影子一會兒前、一會兒後、一會兒長、一會兒短,感到很奇怪,、問我,我不急於告訴他,讓他自己觀察,他試著向前、向後變化著挪動,我有意識地提醒,引起他的注意。他終於明白了說:“路燈在前麵,影子就會在後麵;路燈在後麵,影子就會在前麵;離開路燈遠,影子就長;離開路燈近,影子就短。

就這樣,散步成了我與兒子的共同愛好,通過引導、啟發,兒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鬆江實驗小學 董宇凡同學家長

※※※※※※※※※

在琴聲中一起成長

在關心孩子生活的同時,更要關心孩子的思想。

在關心孩子學習的同時,更要關心自已的成長。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到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女兒被幼兒園二胡特色班錄取後,我就和二胡結下了不解之緣。一首首美妙的樂曲,在女兒的弓下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清脆、時而雄渾….個個音符似乎變成了輕紗般飄動的雲朵,又變成了豔麗奪目的彩帶,沉浸在這悠揚琴聲中的我,眼前浮現出女兒學琴的一幕一幕。

每天晚飯後,我拿起毛線坐在沙發上,乖巧的女兒拿起琴,擺好譜坐在我對麵,“吱吱嘎嘎”地練了起來。起初這聲音比鋸木頭還要難聽,“你怎麼這麼笨,教也教不會。"我順手拿起一根毛線針就向她抽去。每天枯燥的練習,加上我的“棍棒教育”,使得活潑好動的她難以承受,從此她總會找出理由來逃避練琴。

日複一日,女兒的琴技非但沒有長進,我們夫妻之間也因為女兒學琴產生了分歧,真是勞命傷財,望女成風的我,心中隱隱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