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長需要自由、寬鬆的氛圍(1 / 3)

第六章 成長需要自由、寬鬆的氛圍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c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寬鬆的氛圍,父母應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能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個和睦的家庭,有利於能使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脾氣;一個平等的家庭,有利於培養孩子與別人交往、交流、溝通的能力;一個良好氛圍的家庭,有利於培養孩子關心別人、積極向上、樂觀愉快的良好心理,從而促進其健康成長。

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較難。常常可能由於在一點小事上不注意,而破壞了氣氛。

一個周末晚上,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散步回來,準備看卓別林的喜劇片,由於他爸一時找不到碟片,我馬上表露出不高興,把原本好端端的氛圍給破壞了,孩子也因此情緒低落。事後,孩子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批評了我。這件事使我警醒,原本自己並沒有引起注意的這件小事,卻給孩子心理造成了傷害,所以我認為,首先思想上要重視,時時提醒自己,遇事不要先生氣且表露出來,而要想到事情好的方麵,使自己先平靜下來,多從別人處考慮,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次,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經常和孩子多交談、溝通,了解他們心理變化的原因,然後積極引導,幫助他們自己走出困境。

家庭的良好氛圍需要每個人的精心嗬護,而這對孩子的成長又是十分重要的!

同濟小學 徐瑞林同學家長

※※※※※※※※※

和諧氛圍,

是愛心和責任心的體現

記得女兒讀小學低年級時,每逢考試我必再三叮囑其要好好複習,並一直陪伴在她身旁,可謂費時費神。可是女兒考試成績總不理想,我自己很累,女兒也愁容滿麵。

後來,女兒臨近考試總要發熱生病,我也於心不忍,就不再逼她,順其自然。誰知,此後的考試成績居然不差,甚至逐步好轉。她天真地說:“生了病就能考出好成績。”聽得我哭笑不得。

我反思總結,是不是我給女兒的壓力太大,緊張過度,使其心理負擔過重,導致發熱生病?她病了,少了我的嚴督反倒可以輕鬆坦然應試?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看來我也得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改變方法,隻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輔導孩子。一理通百理通,建立一個好的家庭學習氛圍,遠比無休止的叮囑和說教效果更好。於是:我特意改動房間布局,為女兒重新添置了一張書桌椅,改善她的學習環境,尊重女兒的愛好買了一架鋼琴,充分發揮和調動她學習的興趣,促進其自主發展。

在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我注重與女兒交流)有時看到女兒喜愛的電視節目,會叫女兒出來輕鬆一下,增長點知識;有時看書讀到精彩的片段與詞彙,會和女兒一起分享;有時會有意識旁敲側擊地問女兒幾個問題,讓她拓展一下思路。她呢,在學習中碰到什麼問題也漸漸地會提問,我總是不厭其煩地為其講解,看著她豁然開朗的表情,我的感覺也真不錯。原來學習之中也有樂趣i)

有一次我想起爸爸小時候的語文老師告訴我們,抄寫或者讀課文不要破句,而要完整地寫或讀,這樣有助於提高讀寫能力和加強記憶。我讓女兒試試,她嚐試後果然效果不錯。

現在,我對女兒的學習隻進行宏觀調控,著重培養和提高她自學的能力。學不好,不責怪,但希望能及時補上,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不姑息,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初一的女兒,學習的過程使我悟出這樣一個道理:相信孩子,就是相信家長自己;理解孩子,就是理解家長自已。孩子與家長一起樹立信心、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鍾山初級中學何雯莉同學家長

※※※※※※※※※

從興趣著手,

營造家庭學習氛圍

我的孩子現在讀四年級,英語、電腦是他所在學校的教學特色。孩子剛學電腦時,英文字母才剛剛認識,對電腦完全是出於好奇,覺得電腦遊戲好玩。要他練習打字,他坐不住三分鍾,而且不按指法練習,這樣對他以後的提高會很不利c我們根據他的興趣,把枯燥的打字練習改為遊戲方式,同時讓他熟悉英文字母。在規範了基本功後,還經常和他進行比賽,促使他不斷提高水平,這樣,他興趣越來越濃,經常自覺地要求練習。在基礎訓練成功後,結合老師的回家作業,我們一起探討如何編出有趣的小程序。有些知識我們也不懂,通過孩子的講解,不僅我們有所了解,他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雖然為此我們花費了不少的時間,但從中我們都學到了不少知識,還是很有意義的。

學習語言文字是一件費力的事情,英語也同樣。在我們這一代人,學的內容不僅幹澀,而且方法死板,被稱為啞巴英語。如今我的孩子開始學習英語,不僅教材內容活潑,而且學習方法、手段多樣。但是,這未必就一定能學好英語。為此,我們就擬定了一個學習計劃,希望在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溫習英語,提高英語水平。

孩子的記憶力要比我們強得多,我們經常向他請教,他也很高興。我們還利用多媒體手段,不僅有VCD教學片,讓他跟著學,還有許多電腦教學軟件,互動效果非常有效。孩子喜歡玩電腦遊戲,而英語詞彙、詞組、語法在遊戲中學習不僅容易理解,而且反複出現,容易幫助記憶。

通過不斷的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現在孩子在許多有麵已經要超過我們了。但孩子的興趣也在不斷轉移,我們也必須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來適應變化,經常和孩子溝通,多交談,多傾聽,以孩子喜愛的方式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創造學習的氛圍。

六師二附小 周義元同學家長

※※※※※※※※※

創造靜心的

學習氛圍

女兒五歲左右的時候,我就讓她去學書法,目的是想培養她的耐心。學書法靠持之以恒,並且,要學會靜心,這也是為她今後上學打好基礎。女兒果然不負我們的期望,在幾次少兒書法評比中拿到了金獎,這是她平時刻苦練習的結果。 不知不覺女兒長大了,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們就考慮讓她有一個安心、舒適的學習環境。。由於我們住的是石庫門房子,住房較緊張,我們商量了很多次,動了很多腦筋,最終將她曾外祖母心愛的大櫥給拆了,老外婆傷心了好一段時間。

學習環境有了,怎樣讓她安心學習,這才是根本的問題:每天吃好晚飯,孩子開始做作業,我們舍棄電視,看書或看報,有時候也寫一些什麼,讓女兒感覺我們始終跟她一起在學習,碰到她不懂的問題,及時給她解答,使她體會到家庭濃鬱的學習氛圍。

盧灣第三中心小學 李怡雯同學家長

※※※※※※※※※

學習成為我們家庭的主要生活方式

我們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小家庭。

我和妻都已年近半百,女兒讀高中一年級。一九九八年十月,三年援藏工作結束後,我被組織上安排到廣中路街道擔任黨工委書記。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每天有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事,難得清靜一會兒時,腦子裏還要考慮下一階段工作,腦神經整天繃得緊緊的。我們女兒的學校最早布置開展學習型家庭活動的時候,我曾經有過一些片麵認識。一種想法是每天單位裏事情那麼多,哪裏還有時間開展學習型家庭活動,另一種想法是我們家庭本身就是學習型家庭,理由是女兒是學生,每天要讀書、學習,我在單位裏每天都要看上級文件,組織幹部、黨員進行學習,因此認為我們的家庭就是學習型家庭。

學習型家庭是建築在家庭成員共同學習、相互學習的基礎上,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情感紐帶來維係,以提高家庭親和力和凝聚力,促進家庭成員獲得成功為目的的一種形式。它不需要生搬硬套,根本點在於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使自己家庭成員在學習、工作上更有成就,在家庭生活上更優良充實。

我們家庭作為學習型家庭後,理解、支持成為我們家庭的準則。

每天晚餐是我們這個三口之家最快樂的時刻,我們會爭相把一天中看到、聽到的趣事講出來,讓大家來一起分享這份快樂。或者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展開討論,最後形成一種新的共識。

我們知道,知識對於人來說固然重要,但智慧和能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可能通過書本獲得,但智慧和能力隻有通過實踐和體驗才能具備備

女兒自幼患有血管型頭痛,曾數次摔倒,過去一到考試期間,便頭痛發作,臉色煞白,直冒冷汗,她怕我們焦急,從不告訴我們。有幾次我們發現她躺在床上哭,詳細詢問後才知道真實情況。我們因此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每次在考試前,我們都安慰她,叫她精神不要過於緊張,隻要你盡了力就可以了,考試分數在爸爸媽媽眼中是第二位的,能力才是第一位的。在我們作父母的理解、安慰下,女兒每次都能放鬆的應考,而且考試成績都比較好。

在家庭中我這個做丈夫、做父親的,自己以身作則,努力使學習型家庭活動形式多樣。

二00一年九月,我在取得大學本科文憑之後,為了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立即報名參加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我為自己定下一條規定,每個季度至少要看一本書(政治書或文學書),每年至少要寫兩篇讀後感。我們家中有近千冊書,此外我們家每年都訂七、八種報刊雜誌,供家人一起閱讀。

多年來,我們經常利用節假日或出門旅遊觀光,擴大視野、增長知識,或觀看電影、出門購物,以此來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增加親情交流的渠道。

迅行中學 金玉燕同學家長

※※※※※※※※※

學習給我指明了一條家庭教育正道

一年多前,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我們四處看房,打算購置一套二窒二廳的房子。當時,兒子的學校正在開展“創建學習型家庭”的活動。

在活動中,我們認識到了創建學習型家庭的深遠意義及其重要性,也想到我們應該購置帶有書房的房子,這樣就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可是增加一個書房,就要相應增加三萬多元的購房款,這對於我們工薪階層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為了給孩子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為了我們全家有一個共同學習的天地,我們還是貸款購下了帶有十一平方米書房的房子。當兒子知道貸款購房時,對我說:“媽媽,把我的壓歲錢拿去買房子吧,以後我們節約一點,把錢省下來還貸款。"聽了兒子的話,我很高興。貸款購房使獨生子懂得了節約,也使我們家長多了一份責任心,促使我們更加努力地工作。

現在我們已搬人新居,兒子放學回到家,在書房裏做作業看書。晚上,我們各自從書櫥中取出書,看著、讀著、交流著,這時,一道亮麗溫馨的“風景”就會出現在我們家裏。

我作為家長,一直關注著孩子的成長,也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子女成長的重要。但在具體工作中,有時因缺乏知識和方法而走人誤區。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通過學習,我們找到了一條家庭教育的正道。

兒子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一至三年級,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我從不為他的學習操心。升入四年級後,他的學習成績有了一點點下滑,特別是語文成績。我認為可能是因為難度和要求有了增加。孩子一時不能適應,所以也沒有責備他。

到了下半學期,有一天晚上,兒子拿出一張語文練習卷讓我簽名。我一看成績——七十六分,一下冒火了:“你怎麼搞得,這樣的分數你也做得出來?告訴你,我是不會簽名的。”兒子望著我,眼淚“唰唰”的流了下來。“還知道哭呀!”說完,我就氣呼呼的睡覺去了。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我意識到自己剛才的態度是不對的,但又想不出如何來幫助孩子。我起身拿了幾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看了起來。書中寫道:“孩子的成績一有閃失就被父母責罵,他的自信心、自尊心必將受到打擊,可能會和家長產生隔膜,說不準以後會模仿家長簽名或塗改成績單。"我同時也從書中找到了解救的答案:“家長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領會他的心情,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並用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引導孩子以挫折為動力,奮起直追。"

第二天一早,我對兒子說:“媽媽昨天晚上的態度不好,現在我把名簽好,晚上我們再一起來分析卷子,找找錯的原因,好嗎?”聽我這麼一說,兒子也很高興地說:“媽媽,我知道了,我會努力的。”以後有幾次練習卷,兒子達到了班級最好的成績,雖然成績時有波動,但我相信通過正確引導,不斷努力,他一定會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