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新村第一小學 徐葉達同學家長
※※※※※※※※※
學習給我家帶來了歡樂
我是有著一對雙胞胎女兒的父親,兩個女兒都在中學讀書。對子女的教育一直是我傷腦筋的事:過份嚴格,怕壓製女兒正常性格的成長,導致自卑壓抑;過份寬鬆,則造成女兒無所顧忌、為所欲為。隨著女兒的長大,我在這一方麵的煩惱也與時俱增。
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生長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作時趕上“上山下鄉”。我們都不願意曆史的悲劇在子女身上重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子女能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e但是如何才能使“子成龍,女成風”的理想變為現實?通過學習我領悟到,為子女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是子女認真讀書的基礎。這個學習條件包括必要的學習用具、學習資料和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在設計住房裝潢時,根據兩個女兒學習的需要,專門為她們設計了每人一套寫字台和書櫥,為了營造學習氣氛,家裏設有書房,配備五隻書櫥,訂閱各類書報刊物十多種,以滿足她們和家庭學習生活的需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子女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非常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做到業餘生活健康有益,杜絕一切不良習氣。很早我們就教育子女要有理想,有抱負,告訴她們想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我們還不斷自學電腦和管理科學,提高管理水平。在父母的熏陶下,兩個女兒的學習目的性明確了,學習自覺性有了提高,學習成績有了進步。
學習優秀者都具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即:學習的自覺性。古人雲: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如果學生能明確學習目的,刻苦鑽研文化知識,那麼其成績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啟迪她們認識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幫助她們確立目標,引導她們向優秀的同學學習。同時針對膽小、性格內向的缺點,經常帶她們外出郊遊,磨練意誌,接觸社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她們在各方麵有了一定的進步,得到了老師的好評。
鍾山初級中學戚思遠、戚思佳同學家長
※※※※※※※※※
父母和孩子的學習主體性都需要培養
晚飯後,我閱讀著一本書。讀完後,女兒問我書上講些什麼?我笑著問她:“你覺不覺得,媽媽並不是最了解你的人?”女兒愣住了,神情甚是詫異而顯得迷惘。這個雨夜,我的心依然難以平靜,也許正是由於雨水的衝刷,讓我醒悟了。
自己與女兒之間的隔膜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營造民主,平等對話,和孩子做朋友,最關鍵的是關愛家庭,讓孩子積極投入到家庭中的每一件事。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我們不能刻意的要求他們做什麼,而是把一顆“補償心”換作“平常心”,用正確的言語感化他們,讓他們懂得這次的失敗就可能意味著下次的成功;當孩子得到榮譽時,我們應為之驕傲和光榮,說一一聲:“孩子,你真棒!’’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人格。在一般情況下,盡可能留給孩子一點空間,供他們在“另一片天地”中去發揮。
我的女兒是獨生子女。如今許多獨生子女都被父母寵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我卻不這樣。“寵”是如今孩子所需求的,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愛,但過度的寵愛就會成為溺愛。我作為一位母親,在與孩子交往的同時,我並不是刻意的去嗬護,而是把這份愛化作一種人生的鼓勵,用這份特殊的愛去支撐他們努力的勇氣和奮鬥的信心。
在學習方麵,我選擇:輕鬆學習,把握時間,自覺鑽研n簡短的十二個字,卻能給孩子莫大的鼓舞。學習講究的是用最快的時間學到最好的知識。有些家長過分要求子女考多少分,考全班第一,考全校第一。我覺得這並不必要,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這樣要求的話,會給子女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使他們覺得學習可怕。另外,學習是靠自己,隻有自己領悟到了學習的必要性才能讀好書。所以,學習主要還是要孩子自己自覺,才能發揮它的功效。當然,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成長。在高科技麵前,父母與孩子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不繼續學習,就無法承擔教育者的角色。因此,在學習型家庭裏,父母與孩子都是學習的主體。這兩個主體都需要精心地培養和構建。
東延安中學虹橋機場分校王縐婧同學家長
※※※※※※※※※
讓童年浸泡在
知識的海洋裏
在我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孩子已經讀完了小學一年級,走完了小學生活剛起步的第一段路程。
一年級的期末考試,孩子語文考得不太理想,我心裏很著急,但並沒有責怪他。我琢磨,關鍵問題是要引導他,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暑假裏孩子在家的時間很長,每天必須完成暑假作業,在寫每天的日記時就碰到了困難,尤其是想寫的字由於沒有學過,寫不出來。這時,他就會請教大人和比他高兩個年級的姐姐。麵對這些沒有學過的生字,我就給他買了小學啟蒙字典,讓他學著查字典,碰到問題他靠自己獨立解決,減少了孩子的依賴性。
孩子很貪玩,是個電視迷。有時候,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看得入神的時候,叫他吃飯他也聽不見。有一次,我心裏一發火,就動手打了他,罵了他幾句,他哭了,折騰了好半天才平息下來。後來想想,打孩子也不是辦法,因為他還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老人勸我對小孩的教育要耐心,多化時間與孩子溝通,在孩子麵前既是母親,又是朋友,給予孩子多多的鼓勵。
為了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我們每天晚上組成家庭學習班,並讓孩子起名為“家庭學習樂園”。孩子們都很開心,每天晚上吃好晚飯,看完新聞,大家集中起來,圍成一圈,各自看各自的書,有了問題,互相請教,休息時用撲克牌玩數學“二十四點”。楨楨剛開始算“二十四點”,速度較慢,不過他勇於參與,一起動腦筋,算著算著,現在計算的速度已經相當快了。我們做大人的就開始鼓勵他,他也從中找到了樂趣。
我們經常在琢磨,提高孩子的學習樂趣是關鍵。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現在家裏的學習氛圍更加濃鬱了,每天的數學智力競賽讓大家奮力拚搏力爭冠軍。看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我做媽媽的也很開心,讓孩子的童年生活浸泡在知識的海洋裏,讓孩子快樂地長大吧!
盧灣第三中心小學 劉 楨同學家長
※※※※※※※※※
體會共同學習的樂趣
一天,孩子天真地說:“爸爸,媽媽,你們很開心的,不要做作業。"孩子的話語雖然幼稚,但發人深思:年幼的孩子是很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的。雖然他們對父母的工作不甚了解,對父母的學習行為也不太了解,但他們卻十分的好奇。
事實上,家庭成員中需有共同的學習誌向,體會共同學習的樂趣。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家庭中常常會出現的情形是:孩子自己埋頭做學校布置的作業,父母在一邊隻管自己看報紙和書籍,兩代人互不幹涉,互不溝通。如果我們巧妙地安排一下學習時空,形成我們和孩子共同完成“作業”的局麵,營造共同學習的氛圍,這不更好!在這方麵,我們家庭作過一些嚐試:如晚飯後,與孩子在電視機或電腦桌前一起坐下,全家人共同觀看新聞,瀏覽信息。我們邊看邊談,國際國內新聞、天文地理……雞毛蒜皮閑扯,個個興致盎然。我和孩子共同閱讀《家庭教育報》、《少年報》等兒童刊物。童心不泯,其樂無窮!
有時我們和孩子一起勞動,共同殺條魚呀,剪蝦的胡須呀,做蛋餃、包湯團呀,吸塵大掃除呀……我們將勞動的步驟與注意事項教給孩子,實際上幫助孩子體驗了生活,進行了勞動生存教育。我們多看孩子的長處,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有了進步,我們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時刻在關心自己,從而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強自信,加深親情。
止園路小學 劉 琛同學家長
※※※※※※※※※
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可見終身學習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當今的社會也是一種“學習型社會”,社區中的每一個家庭、每個人都在以各種形式學習,我們可以說:“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我們是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女兒在初中二年級學習,作為家長我深知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孩子的重要性,然而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共同努力來營造的。
女兒愛好文學,平時喜歡閱讀各種文學書籍,從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紅樓夢》到金庸的武俠書,還有現在非常流行的《哈裏波特與魔法:……時常聽見她在家中說一兩句經典的古詩詞,來副什麼對聯,加上幾個時尚的詞彙,我都會會心的一笑,這孩子一定又看了什麼書了。廣泛的閱讀能培養一個人的文學修養,鍛煉寫作的能力。從孩予的興趣出發,我為孩子定做了一個書櫥以方便她“寶貝”的存放,還為她訂閱了多種青少年報刊雜誌學習資源愈豐富,學習的效率愈佳,但是我知道這隻是學習的硬環境,還需要一個學習的軟環境。
有的家長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而自己則不思進取,碌碌無為,這是不行的。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時代,做家長的能不能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子女最形象最具體最有效的語言,就是家長自身的形體語言和家長自身的社會和家庭實踐。我通常利用雙休日,帶著女兒到書城購書。每到這個時候,女兒總是非常開心,她一進書城就如小魚兒徜徉在書的海洋中,有時我們就席地而坐,一起看新書。
“媽媽,你陪著我累嗎?’’女兒總問我。
“傻孩子,媽媽也要學習啊,你沒有聽過‘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嗎?否則的話,媽媽可要和你脫節了哦!再說看書可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啊!”
女兒笑了。我們是滿載而歸回到家中,女兒總愛向她的爸爸逐一介紹新書,有課外習題,也有小說、散文,我的愛人也愛和她探討書的內容,同時鼓勵她寫一些心得體會向報社投稿。此時的女兒總是以詢問的眼神看著我們說:“我行嗎?’’
“行的,沒有做怎麼就知道不行呢?孩子,任何事都應該勇於嚐試,失敗沒有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每次我們都鼓勵她去嚐試做一些挑戰性的事,如參加作文競賽等,慢慢地讓她適應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在我們的支持下,我的女兒還參加了小記者團,每次記者培訓回來,她都興奮地告訴我們一天的經曆以及采訪的內容。此時我們就當她的聽眾,發表一些觀點,同時指出她的不足之處以及需要改進的方麵,特別提醒她要全麵發展,不能偏科,要文理並重。
“放心吧,爸爸、媽媽,我會合理的安排好我的課餘時間,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們雙方和諧地交流著,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似乎家長和孩子的代溝消失了。記得那一次有關“韓寒現象”的家庭討論,女兒寫了一篇文章還被發表後,女兒更愛和我們溝通交流了。
家長和孩子有代溝的現象是普遍的,但也不是不能解決的,隻要家長多花一些心思在孩子的身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培養一種家庭學習的氛圍,使他們的學習沒有心理壓力,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思考,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空間,這就不再是一個難題。
鍾山初級中學 惠天慧同學家讓孩子領悟生活的真諦
在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方麵,我們作出了努力。當和妻子在處理某件事上有分歧,我們做到不爭吵,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麵爭吵;夫妻之間不說一些互相傷害對方感情的話,更不能說一些令孩子傷心的話。家庭的大事、小事互相商量,不搞獨裁。目的就是為了發揮孩子的自由精神,孩子隻有有了自由精神,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為了給孩子營造濃鬱的學習氛圍,我們專門設置了一間書房,購買了許多書籍。每天晚上,當孩子做作業時,我們盡量不看電視,和孩子一起學習。當孩子做完作業,及時和孩子溝通,比如問問今天在學校學了哪些東西,學會了沒有等,加強和孩子的心靈溝通,讓孩子知道父母親時刻關注著自己。
我沒有苛求她每次考試都要比別的孩子成績好,而是注重她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家裏盡可能地滿足她健康的興趣愛好,給予她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創造力的空間,鼓勵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手工活,隻要是她自己的事,盡可能地讓她自己做,不要使她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曾強孩子的動手能力。星期天,我們帶她出去參觀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地方,合她講一些英雄人物故事,或者去公園劃船、散步。在一些寓教於樂活動中,使她領悟生活的真諦,熱愛生活。 我們注意從小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素質和勤儉節約的作風。對於孩子來兌,勞動至少有四種:一是自理性的勞動,如洗手帕、洗衣服、整理被褥;二是家務性的勞動,如打掃衛生,煮飯洗碗;三是公益性的勞動,小的如雨天幫助鄰居收晾曬的衣服,幫助孤寡老人和幼小兒童,大的如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直樹綠化,清理河溝等;四是生產性勞動,如種菜摘果、搬運裝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