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將清貧當成清修,改變不了現實可以改變心靈(2)(2 / 3)

每個夜晚的這個時刻,他多半在應酬或是在做樓盤計劃和方案,他從沒有想過哪怕透過一扇小窗,去望望寧靜的夜空,傾聽心靈一些細小的聲音。

今天,當他自己站在這靜謐的星空下,他突然想起以前在大學看過一位日本餐飲業巨頭總結的成功之道:在其連鎖店中能提供給顧客的,永遠是17厘米厚的漢堡與4℃的可樂。據他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這是令客人感覺最佳的口感。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把漢堡做成20厘米厚,把可樂加熱到10℃,但它們並不意味著最佳口感。

對於幸福,其實也隻要17厘米和4℃就夠了。幸福,它是一路上持續發生的,就如深夜靜謐而美麗的星空所帶給人的震撼,而非那個令人疲憊的終極雪球。

幸福到底是什麼?許多人都在問,其實得到幸福很簡單。聽一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扔掉那些對自己來說十分奢侈的夢想和追求,那麼,你就被幸福包圍了。

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一個人體會幸福的感覺不僅與現實有關,還與自己的期望值緊密相連。如果期望值大於現實值,人們就會失望;反之,就會高興。”的確,在同樣的現實麵前,由於期望值不一樣,你的心情、體會就會產生差異。

一隻老貓見到一隻小貓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便問道:“你為什麼要追自己的尾巴呢?”小貓回答說:“我聽說,對於一隻貓來說,最美好的便是幸福,而這個幸福就是我的尾巴。所以,我正在追逐它,一旦我捉住了我的尾巴,便得到幸福。”

老貓說:“我的孩子,我也曾考慮過宇宙間的各種問題,我也曾認為幸福就是我的尾巴。但是,我現在已經發現,每當我追逐自己的尾巴時,它總是一躲再躲,而當我著手做自己的事情時,它卻形影不離地伴隨著我。”

同樣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喜歡拚命地追求、索取,以為這樣便可以得到幸福。殊不知,當費盡心機地實現了這個目標,消除了一個煩惱,很快又會有新的沒有實現的目標,又會有煩惱。如此反複,永無盡頭。事實上,人們追求的東西往往是自己並不需要的。

成龍拍完《我是誰》這部大片之後,在一次采訪中說,他拍電影的場地從非洲到繁華的都市,有著很深的感觸。他說:“在非洲,人們很容易滿足,有麵包能吃飽肚子,那就是幸福的一天。可是,繁華都市裏的人,不用擔心三餐,卻有著很多的煩惱,他們總是在追求自己所不需要的東西。”

其實,追求幸福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降低你的欲望。通過心理調節,使自己能夠平靜地對待目標,從而減輕或消除心理負擔,幸福也就會悄然而至。一位智者說:“人生不同的結果起源於不同的心態。”的確,假如世界變得灰暗,那是自己心中不夠燦爛。隻要降低一份欲望,便會得到一份幸福。

持平常心就會有幸福心

持一顆平常心,不為名利、美色所誘,不為金錢、地位所惑,不會為塵世的奢華而意亂情迷。用一顆平常心去生活,才能體會生活的真諦和幸福的真正意義。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是《小窗幽記》中的一副對聯。恰恰從這一副對聯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內心是何其的平靜,無論外界是怎樣的風起雲浮,他依然可以幽然獨坐,以平常心泰然處之,他心靈的那寸淨土永遠不會被任何聲響和外物所打擾。這就是人生入世時的境界,這樣才能從入世中的有我之境達到出世時的無我之境。

一位年輕人有幸得見一位得道高僧,就問:“高僧,為什麼你是受人敬仰的高僧,而我卻是常人,你我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高僧答道:“有!”

“那是什麼?”年輕人問道。

高僧回答:“我想吃飯的時候就吃飯,想睡覺的時候就睡覺。”

“這算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呀,有什麼區別呢?”年輕人不屑地說。

高僧答道:“當然是不一樣的了!”

“這有什麼不一樣的?”年輕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