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們看到菊花都被挖走了,滿院沒了花香,忍不住對老方丈說:
“本來我們這裏應該是滿院花香的,現在都送給別人了,我們什麼也沒有了,太可惜了!”
老方丈微笑著告訴弟子們:“這樣不正好嗎?你們想想,這些菊花長在我們院子裏,香味隻在我們的院子裏。把他們送給大家,三年以後,就會是滿村的菊香了啊!”
弟子們聽老方丈話後,才明白了老方丈的用意,臉上露出了笑容。
我們應該與別人分享美好的事物,讓人們感受到它的美好,讓更多的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即使我們自己一無所有了,心裏也是幸福的啊!
許多人都喜歡索取,他們總希望別人為自己做點什麼,甚至認為別人為自己所做的是理所當然的。對於給予者來說卻恰恰相反,他們把為別人著想當成一種習慣,喜歡將心比心,認為付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他們更不會利用苦苦相逼來獲得那麼點可憐的滿足。
很多人認為給予別人是會吃虧的,隻有傻瓜才會那樣做。他們在付出之前,首先考慮的是對他們有沒有好處。正因為有這種想法,他們的付出才顯得小心翼翼。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當隻知索取的醜態原形畢露之後,肯定也會受到道德的譴責。
從前,有一個國王擁有很多寶物。在這些寶物之中,有一件是他最珍愛的:一瓶世上罕見的長壽藥水。據說,無論誰隻要喝一點瓶中的長壽藥水就能延壽幾百年。但是,國王卻把它保管得很嚴,誰也沒有喝過,哪怕是一滴。但是它又那麼神奇,引得各地的臣民蜂擁而至,請求國王賜給他們幾滴長壽藥水,這些要求都被國王拒絕了。
除了臣民以外,國王的朋友們也來了:他們有的年紀老邁,還有的病重將不久於人世,乞求國王救救他們,哪怕是聞聞味兒延壽幾年都知足。國王卻推托說,如果賜藥水的先例一開,藥水很快就會消失殆盡自己則無法享用了。所以,國王以決不開此先例為由,將這些朋友們都打發掉了。
當國王看著朋友們一個個因衰老、疾病而去世,自己也已經年邁了。
於是他命人取出那瓶尚未用過一次的長壽藥水,準備延續自己的生命。裝藥水的瓶子取來了,可是瓶中的藥水卻因長年擱置不用已經揮發殆盡了,連一滴都沒剩。
國王此時才後悔當初沒有舍得與別人一起分享,那樣自己最少也能獲得幾百年的壽命。
在人生的曆程當中,付出與回報都惟妙惟肖地演繹著一種正比關係:
報以別人的微笑多,自己收獲的微笑就多,真誠的朋友、善意的幫助就會接踵而至。
吝於在人生之中分享自己快樂與憂愁的人,自然是多愁善感抑鬱苦悶的人,最終隻能如寓言中的國王一樣悔恨不已。
在生活中,我們隻要與別人分享幸福,分享快樂,分享親情、分享資源……就會在分享中獲得人生的幸福。要是不懂得分享,有時會讓你落入痛苦的深淵。
獲得可以讓自己滿足,而給予在自己得到滿足的同時也收獲了快樂。
威廉·沃茲沃斯說過:“一個好人生命中最珍貴的那一部分,就是他微小、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的、發自仁慈與愛的善行。”但有些人隻看得到的多寡,卻不懂得給予,更看不到給予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