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放棄自己多為他人著想,人間大愛源於付出(2)(1 / 3)

有時候,許多東西不是與別人分享了,自己就會失去它,而是,隻有當與別人分享的時候,自己才會得到更好的結果。生活中,那些懂得與人分享的人其實是最幸福的人,他們在與人分享的時候能夠感覺到情緒的釋放或者是快樂的蔓延。當這些情緒得到傳播之後,痛苦的感覺會隨風而散,快樂的感覺卻會在瞬間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盛開。

沒有分享就不可能取得較大的成功,更不可能贏得別人的喜愛。所以,為了不成為一個失敗的人,我們必須懂得分享,和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共同分享生命中的美好。

與家人分享不難,與朋友分享也不難,難就難在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分享。因為彼此之間沒有任何涉及付出和責任的關係,彼此的生老病死都不在另外一個人所關心的範圍之內,因此一個能夠毫無怨言地與陌生人分享食物、分享快樂、甚至隻是分享一個微笑的人,必定是一個心胸博大、熱愛生活的人。胸懷博大的人與普通人的區別就在於,他們能夠善於克服自己的自私的一麵,至少能夠表現出比別人少一點的自私自利。這也是他們在人生的路上受歡迎、受尊敬原因,也是他們能夠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發現真善美的原因。

“你眉頭舒開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紅了,所以我哭了。”分享不但能找到自己的快樂,更能讓人生豐富而不單調,多知己而少仇敵。

懂得分享,自己的快樂也會帶給別人快樂的感覺,自己的幸福也是愛自己的人的幸福,自己的悲傷會有關心的人給自己安慰,自己的心痛時會有人給自己安慰和擁抱。我們分享所有的美好,我們分享所有的甜蜜,當快樂從一個人傳遞到兩個人再到四個人再到更多時,世界也就快樂了起來。把我們的快樂告訴別人,我們也將得到別人的快樂。與人分享吧!

生命因為分享而更加美麗。

給予是兌換快樂的最佳籌碼

佛語中的“舍得”有更深遠的意思,先有“舍”後才有“得”。先付出、奉獻,而後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與快樂。

在當今的社會,如果想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必須與他人分享資源,要與他人進行資源的交換。有人也許會說,為什麼要我先給出資源,為什麼他不先拿出來呢?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那我們常說的資源共享就沒辦法實現了。

我們不可以自私貪求,不要隻想“別人能給我什麼”,因為給與者的境界比接受者更高,給與者所獲得的快樂,比接受者更豐富。隻有懂得給與、懂得分享、懂得報恩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老方丈住在山上的寺院裏好多年了。他為人豁達,好善樂施,周圍的人們都很敬佩他。有一年,老方丈出去布道帶回來幾株菊花,讓弟子們把菊花種在院子裏。菊花越長越多,三年後,院子裏開滿了菊花,香味一直傳到了很遠的地方。來寺院燒香的村民們都要欣賞一下院子裏的菊花,也都禁不住讚歎一番:“好美的花兒啊!”

有一天,山下的村子裏有個村民覺得這菊花太香太美了,就想要在自己家的院子裏也種上幾棵。於是就開口向老方丈要幾支菊花種子,老方丈高高興興地答應了他,並親自動手挑了幾株花開得最豔、枝杆最粗的菊 花,連根須一起挖出送到那人家裏。

消息很快傳開了,幾乎所有的村民都來要花,老方丈則高興地滿足每個人的願望,幫助每個人挑選花種,挖出來送到人的手裏。沒過幾天,院裏的菊花就都被老方丈挖出來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