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的身體有了不適,我擔心我是不是得了絕症,於是我無法再工作,就隻好辭去工作。我內心越來越緊張,就像一個沒有安全閥的鍋爐,內心的壓力終於達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結果真的出事了。”
“所以,我想對人們說,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曆過精神崩潰的話,祈禱上帝,讓你永遠也不要有這種體驗吧,因為沒有任何一種肉體上的痛苦能夠比精神上的那種極度痛苦更厲害的了。”
可見,正是由於想得太多,不懂得放下,所以這個人才會精神崩潰,走進痛苦的深淵。
快樂其實並不難,它是一種心境,甚至可以受行動感染。當我們飽受各種煩惱困擾,整個人緊張不安的時候,不妨挺起胸膛,做一個深呼吸,然後唱一首小曲,如果不會唱,那就吹吹口哨,如果不會吹口哨,那就哼一首歌。很快就會發現當我們努力用行動顯示自己的快樂時,快樂果然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其實,一個人快樂與否並不取決於他有多少金錢,或者他有多麼崇高的地位,而隻取決於他的心境如何,懂不懂得放下。所以,要想快樂常駐自己身邊,那就放下一切吧,放下重擔、放下包袱、放下工作、放下官職、放下財富,隻要放下得越多,收獲也就越多,收獲越多,人生的快樂也就越多。
拿得起、忘得掉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因此,要想自己走出痛苦的迷宮,就得放下一些個人的恩怨,釋放一些內心世界的壓力,否則,生活就毫無快樂可言。
著名科學家愛迪生說過:“沒有選擇就沒有放棄,沒有選擇就沒有發展。”是的,人生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改變生命的航向,生命也並非一帆風順的,危機和挑戰隨時隨地會存在,如果此時此地的生活不能讓自己快樂,不能讓自己實現人生的願望,何不勇敢地嚐試改變,去另辟蹊徑呢?
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的權力,這是別人無法取代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偉大的、富有創造力的。失意的時候,如果一味沉浸在過去的痛苦 裏,隻能白白地浪費光陰。唯有拿得起,忘得掉,包容過去,通融未來,才有可能創造人生新的春天。翻開成功人士的曆史,就會發現這樣的例子到處都是。
清朝著名文學家蒲鬆齡由於當時科舉製度不嚴謹,科場中賄賂盛行,舞弊成風,他四次科舉都落第了。最後他決定放棄“科考”這條可以使自己走上仕途的道路,選擇了著書立說。
蒲鬆齡立誌要寫一部“孤憤之書”,於是他在壓紙的銅尺上鐫刻了一副著名的對聯: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鬆齡以這副對聯自敬自勉。後來,曆經幾十個春秋,他終於寫成了一部經典文學巨著——《聊齋誌異》,而他自己也成了萬古流芳的文學家。
蒲鬆齡雖然科舉落第,與仕途無緣,但他拿得起,忘得掉,很快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個方向,在這條新開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既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找到了屬於自己人生的真正的快樂。
由此可見,天涯處處有芳草,唯有充滿信心,放下過去,真正認識自己,方能對人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抓住成功的機遇,走向生命的開闊處。歌德說:“一個人不能永遠做一個英雄或勝者,但一個人能夠永遠做一個人。”這裏,“做一個英雄或勝者”,就是“拿得起”;而“做一個人”,便是“忘得掉”。拿得起,實在難得,忘得掉,更是可貴。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包袱,如果成天背著它,怎麼能獲得釋然和灑脫呢?所以選擇忘記吧,忘掉那些攪擾自己的生活瑣事、忘掉生活中不可承載的壓力、忘掉一切應該忘掉的東西,以一種豁達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以一種寬心的態度去享受人生,從而為自己營造一個輕鬆自由的空間、營造一片心靈的淨土和一方恬靜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