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肝炎,讓人痛苦的不僅是身心不適,更重要的是至今仍未有特效藥。在一定程度上,起居有常、休息合理要勝過藥物治療。也就是說,在患肝炎階段,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期,要想盡早康複,適度休息是極其重要的。
合理休息勝過吃藥
肝炎至今無特效藥休息的合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勝過藥物治療。肝炎急性期及慢性肝炎活動期,特別是黃疸出現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猛升的階段,正是大量肝細胞腫脹壞死的關鍵時刻。此時,休息原則以靜為主。每日除飲食、洗漱、大小便外均應臥床休息。
實驗證明,人體在臥床與站立時肝髒中血流量有明顯差別。臥床時出入肝髒的血比站立時至少多40%。此時,平臥靜養等於自我輸血。隻要早期臥床休息的時間足夠,肝病後遺症就會減少。臥床的時間應根據症狀、黃疸、肝髒大小及肝功能檢查結果等情況來決定。起床活動可從扶床站立開始,到靠椅背靜坐,倚窗賞景,室內散步、沐浴、做操、練氣功及打太極拳等逐步進行,以增強體力。
肝炎患者為遷延型恢複期或慢性非活動期,除飯後或晚睡之外,不必臥床休息,可以負擔部分輕工作,但是,注意動靜結合,適度運動。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職業、疾病的輕重不同,摸索出對自己適度的運動量。總的原則是運動量的增加以不疲勞為度,每次活動以自覺微微出汗為度。運動後如果食欲好轉、身心愉快、乏力減輕、肝功改善,則可在此基礎,量力而行地加大一些活動量。隻要循序漸進地積極休息,無疑會促進肝炎順利康複。
有的肝炎恢複期患者,總怕肝炎複發,過於長期臥床,反有礙新陳代謝,促進肝髒細胞脂肪變性,延遲肝功能的複常。
另外,實踐證明每餐飯後左側臥半小時,中午保證1小時午睡的肝炎患者比飯後百步走的患者康複更快,住院時間短,原因是餐後定時注意體位休息的方法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保證肝髒獲取更多的血供和營養。
肝炎患者起居三原則
起居有常
肝炎患者的生活應順從人體生物鍾的節拍,吃飯、睡眠、學習、休息、適量工作和活動,都要有一定規律,按部就班,養成習慣。生活有序,在大腦皮質就會形成相應的條件反射,以保證內髒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促進肝髒功能複常。
睡眠充足
肝炎恢複期和慢性肝病患者每晚睡8小時,中午保證午休1小時就可以了。久臥會造成新陳代謝下降,營養障礙,氣血不暢,筋脈不舒。所謂“久臥傷氣”很有道理。睡眠姿勢除飯後外,一般以右側臥為佳,使心髒不受壓迫,促進胃腸蠕動排空,加上全身肌肉放鬆,可使睡眠安穩、舒適、自然。睡眠時還應注意不要用手置胸前壓迫心前區,造成夢魘。那種張口呼吸、蒙頭大睡的方式顯然不符合睡眠衛生。
晚睡前,切勿飲濃茶、咖啡或刺激性飲料。晚飯宜清淡,切勿過飽過鹹。入睡前,用熱水泡腳,做幾節保健按摩或氣功,都可誘導入睡,保證睡眠質量。
情緒樂觀
中醫認為,七情不可為過,過激會損傷髒器。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肝病患者應該抱有“既來之,則安之”的穩定情緒。如對肝病缺乏鬥爭的信心,過分憂鬱,感情脆弱,喜怒無常,情緒波動,都會使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紊亂,造成其他器官功能調節的障礙,直接或間接影響肝功能的康複。慢性肝病患者,如果性格頑強,心胸開闊,情緒飽滿,就會減輕病痛,促進免疫機製的增強,將有利於治療和病體恢複,樂觀情緒是機體內環境穩定的基礎;保持內環境是肝病患者自身精神治療的要旨。
PAPT 8 健康肝髒,四季調養有學問
肝病患者冬季由於本身抵抗力低下,就要格外注意營養和保健,不但要保暖,還要加吃一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保健藥品,還要減少在人群嘈雜的公共環境中活動,以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的發生,同時避免慢性肝病的複發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