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慢性肝炎的家庭調養及保健(1 / 2)

與急性肝炎有所不同,慢性肝炎患者以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為原則,應攝入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無機鹽的食物。

飲食有節

慢性肝炎患者的飲食與急性肝炎有所不同,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為原則。所食食物宜雜,不應偏食,因為食物也有四氣五味之偏,它們對五髒的作用各不相同,過多食用某種食物必然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主食:以米、麵等軟食為主,可以多食用大米、小米、玉米及赤豆等製作的粥、饅頭。

副食:以新鮮蔬菜、水果為主,適當進食牛肉、羊肉、豬肉、蛋類、動物肝髒等。

飲食宜忌

宜一:充分蛋白質和類脂質

慢性肝炎患者的飲食應有充分蛋白質和類脂質以保護肝細胞,使已壞死的細胞恢複和再生,並有足夠的營養素進入血液,以提高血液滲透壓,防止出現腹水,使受破壞的肝細胞複原,改善肝功能。

宜二:米糠

米糠中不僅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能夠保護肝髒,而且,米糠纖維可以吸附致癌有害物。由於人體中缺乏消化米糠的酵素,因此,所吸附的有害物質被米糠纖維以大便的形式全部排出體外。經常食用米糠,有很好的吸附和排泄消化道中有害物質的作用。

宜三:茶

《本草綱目》記載“茶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利小便,去疾熱”。可見茶對於肝病熱重或濕熱的病人很有好處。綠茶有抗凝、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減輕白細胞下降等活血化淤作用。對慢性肝炎有心煩熱、口幹苦、牙齦紅腫出血的血淤血熱型患者,綠茶有輔助治療作用。飲茶時,也要注意適時、適量,一般在飯前1小時內,應暫停飲茶,防止衝稀胃酸,空腹時茶宜少飲,茶水不要太濃。

宜四:綠葉蔬菜

據台灣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多吃蔬菜可使慢性乙肝患者的幹細胞癌發生率下降20%。多食蔬菜不僅可以補充肝病患者缺乏的營養元素,還具有通暢大便,促進毒素排出,減少腸道內細菌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吸收入血的作用。

忌一:煙酒

飲酒對肝髒危害極大,酒中的乙醇和亞硝胺可使肝脂肪變性,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癌。煙草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質,能損害肝功能,抑製肝細胞再生和修複,因此,肝病患者先必須遠離煙酒。

忌二:大蒜

大蒜的某些成分對胃、腸有刺激作用,可抑製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影響食物消化,從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惡心等諸多症狀。另外,大蒜的揮發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降低,並有可能引起貧血。

忌三:生薑

生薑的主要成分是揮發油、薑辣素、樹脂和澱粉。變質的生薑還含有黃樟素。薑辣素和黃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細胞變性、壞死,以及間質組織增生、炎症浸潤,而使肝功能失常。

忌四:甲魚

肝炎患者,由於胃黏膜水腫、膽汁分泌失常等原因,其消化吸收機能大大減弱。甲魚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肝炎病人食後,不僅難以吸收,而且,會加重肝髒負擔,使食物在腸道中腐敗,造成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