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麥德龍僵局 (1)(1 / 3)

除了積極走進鄉村、山地市場外,鴻海為了在一線城市布局,近兩年也與德商麥德龍合資成立“萬得城”。

胡國輝同時負責萬馬奔騰與萬得城兩大計劃。2008年6月上任後,胡國輝開始走訪歐美日各大渠道商,最後他力主決定與麥德龍合作,郭台銘也很支持。

麥德龍集團旗下的Media Market是歐洲第一大3C渠道商,有30年經驗。“他們在16個國家有800多家店。”胡國輝說,從德國到土耳其、從波蘭到俄羅斯,各地渠道經營的模式通通不一樣,但麥德龍卻擁有如此豐富的跨國運營經驗。

在中國大陸,新疆人與武漢人做生意的方式就不一樣,福建與陝西的門店差異度也很高,地理麵積太大,消費者習慣天差地別,在中國設渠道確實是加倍的複雜。如果能順利向Media Market取經,確實為鴻海發展渠道大大加分。

Media Market中文品牌,已定名為“萬得城”。在這家合資公司中,分別由麥德龍集團與創始人家族持有75%股份,鴻海則持剩下的25%。

然而,在股權上的讓步,卻讓鴻海不僅失去了經營主導地位,也完全學不到麥德龍的渠道功力。

一位鴻海高管透露,雙方目前可以說是相敬如“冰”!由於鴻海僅持有25%股權,已經無法涉入實際開店事宜,甚至是隻剩下參與董事會、被告知進度的尷尬狀況。

簡單地說,麥德龍對鴻海來說,已經隻是一樁財務投資,很難與其他渠道事業產生綜合效應。

為什麼牽手關係一夕生變?因為這項合作首先遭遇到文化差異的問題,郭台銘原本希望雙方立即合作展店,但是德國人卻要求慢慢來,考察市場、市場調查,一切完全依照在歐洲開店的標準流程。

從2009年年初達成合作協議,到2009年12月的正式簽約,雙方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這對揮軍總是神速,不能有一分一秒耽誤的郭台銘來說,挫折感非常重。

一個例子是,光準備簽約文件就令鴻海團隊頭痛萬分。“日耳曼民族非常一板一眼,一項英文條約就長達二十幾行,令人大開眼界!”一位參與過程的鴻海高管指出。

另外,由於麥德龍與賽博在一、二線城市門店上出現競爭狀況,麥德龍並要求鴻海簽下合約,處處限製賽博業態,不得與萬得城直接競爭。這可以看得出雙方各懷鬼胎,德國人一開始就沒有把鴻海視作完全推心置腹的合作夥伴。

雖然郭台銘從未公開承認,但如今在鴻海內部,已經將萬得城視為一樁錯誤投資!因為失去主導權,原本郭台銘希望能夠借此學習歐洲先進經驗,甚至有朝一日能夠青出於藍、反攻回歐洲渠道的大夢,恐怕也隻能破滅。

目前在德國人一手操盤下,萬得城第一家店,在11月4日於上海淮海中路開業,預計在2012年以前,以2億美元預算,在大上海地區開設出10家門店。

“2015年,萬得城會在全中國開出100家店。”麥德龍集團首席執行官柯德斯在5月份的訪中記者會上,信心滿滿地說。

柯德斯在記者會上,仍然提及郭台銘這位“大陸通”,將是萬得城倚重的好夥伴,但其實當時雙方已經貌合神離。

話說回來,百思買的水土不服經驗在前,麵對極其複雜的中國市場,首度來到東方的德國人,恐怕還要多試試水溫。

飛虎樂購待努力

除了實體渠道外,郭台銘對虛擬渠道同樣重視。

一直待在工廠裏頭的郭台銘,原本對於互聯網經濟不是那麼了解。但在他投資阿裏巴巴集團後,不僅嚐到了賺錢甜頭,也與馬雲等網絡創業家交好,開始慢慢懂得什麼叫電子商務。

如今這個B2C虛擬渠道叫做“飛虎樂購”,已經在2010年8月1日正式上線。飛虎的負責人很有來頭,是曾經擔任微軟與思科中國區總裁的杜家濱。

杜家濱在2005年卸任思科中國區總裁、2006年卸任思科全球副總裁後,在台灣地區主導成立誠實科技,積極投入智能手機製造,並且獲得郭台銘大手筆投資。直到2009年,誠實科技發展不如預期,並入富士康國際(FIH)後,杜家濱才轉戰飛虎樂購。

郭台銘對於B2C電子商務曾經比喻說:網絡就像是一對翅膀,如果裝在東北虎身上,白天可以跑到油水豐富的上海來打獵,飽餐之後再回東北休息,但如果是老鼠裝上了翅膀,最後隻不過會成為蝙蝠,飛出來之後甚至可能被烤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