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誰能接棒 (2)(1 / 3)

這樣的態度,久而久之,當然會出問題。

大陸突然火起來的“杜拉拉升職記”現象,也可以與富士康的跳樓事件一起來分析。

到了小說第三集,杜拉拉已經達到年薪30萬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已經比台灣的大學教授薪水還要高,這代表大陸社會已然轉型,年輕人不再是廉價勞動力,中產階級已經成形。如果工廠老板還是把中國大陸員工當做廉價勞動力,一直占便宜,當然沒辦法存續下去。

的確,大陸環境已不是多年前的景況,很多人都在看郭台銘下一步怎麼走?

郭台銘曾自我剖析富士康高速增長的奧秘,在於“一流客戶、二流設備、三流管理、四流人才”。一流客戶指的是蘋果、諾基亞、惠普、戴爾,但是四流人才的大陸員工,已不再是可隨意榨取的廉價勞動力。

如今穀歌退出了中國,富士康等一票高科技製造業,也要退出大陸了嗎?

但中國大陸製造的成本優勢,暫時還沒有別的國家能夠取代,鴻海雖然也在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發展,但目前看來規模都遠不及大陸。以越南來說,郭台銘原定在三年前,即要建立起30萬人以上的生產基地、出口總額則達50億美元,但在越南工資上漲過快、通脹加速、整體缺工問題難解的前提下,整個計劃幾乎停擺。

“中國製造沒有辦法馬上取代。”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在全球供應鏈當中,不可能大家都做品牌,總是有人要來做製造的。郭台銘與大陸過去是最佳組合,隻要調整得宜,還是能夠更上一層樓。

郭台銘另外還舉了墨西哥廠的例子:鴻海在美墨邊境有一個廠,有1.5萬名員工,為了讓他們好好上班,他特別請墨西哥政府,派了一個排的兵力,荷槍實彈保衛廠區。這個故事的含意是,大陸的投資環境,其實沒有那麼差。

郭台銘如今決定“北遷西進”,拿河南鄭州出口加工區將擁有超過15萬人的新廠來說,從公司正式注冊開始,到設廠完成僅僅30天時間,創下最快設廠速度,未來可望日產20萬部手機。這依舊可以看出鴻海的執行力,如果場景不在大陸,在政府配合度不足、設廠作業難以支應的前提下,恐怕沒有這麼順利。

尤其河南是大陸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大陸勞務輸出第一大省,未來三四年內,河南省全省勞動力供應總量將達到2500萬人的高峰,就業安置壓力非常大,爭取到郭台銘投資,確實對河南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另外一個對鴻海具有啟示的故事,來自英國管理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

哈默爾曾經在許多歐洲知名企業董事會擔任顧問。有一個出名的故事是,他有一次特地帶著芬蘭手機大廠諾基亞的一群高級主管,到倫敦鬧區中的國王路(King’s Road)上“逛街”!哈默爾希望,這群經理人能夠了解,現在手機的功能,已不全是讓人通話而已,而是一種時尚飾品。

過了幾個月後,諾基亞便推出一係列華麗奪目的彩色手機,在全球熱賣不止。能夠隨時接納最新且有價值的觀點,在連年動蕩的全球手機市場中,諾基亞至今仍是世界首大手機市場霸主。

這個故事透露出,一直以來,全世界的企業組織,把技術、產品的創新奉為至高無上圭臬,希望能夠激起更多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哈默爾是聞名全球的創新大師,但在他眼裏,20世紀,眾人確實把目光都放到了產品革新上,但到了21世紀,管理學的新世界,是需要“管理的創新”!

哈默爾指出,管理要創新,最重要的是組織與文化變革,讓公司運作,不再受限沿襲自19世紀傳統管理學的舊典範。簡單來說,也就是把眼光放到組織內部,不僅要提升企業效率,更能讓人可以用真正人性的方式來工作!

台灣工研院前院長李鍾熙也指出,200年來,工業革命使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也帶來了生產線式的工廠組織。但隨著知識經濟及網絡社會的來臨,這種工業時代的企業形態已逐漸不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