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台資企業隻把大陸當做驛站。”工業計算機(industrial PC)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對記者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台企到大陸設廠,主要原因是大陸人力與原料成本都低,但當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地價上漲之後他們紛紛轉移到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
加薪三成、加薪一倍,一再喊高的員工勞動價碼,確實讓微笑曲線底端的鴻海吃不消。預計加薪一倍後,有分析師初估鴻海將被吃掉1/3獲利,每季大增75億新台幣人事成本。
“這次富士康調薪隻是個引爆點。”郭台銘強調,未來大陸工資高漲的風潮,將比外界預期來得更快,企業再也不能依賴中國大陸的廉價勞動力。
“富士康確實背了十字架。”一位鴻海高管說,跳樓事件隻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縮影,不可能由單一企業來解決。
與富士康同時爆發的南海本田罷工事件,同樣是工人權利意識抬頭的一個縮影。“我們現在也知道什麼叫做權利了!”一位“珠三角”民工說。
甚至是工人問題暴力化的趨勢也在增加,2009年7月,通化鋼鐵發生罷工,連總經理都被打死,之後不少地方老國企打出標語口號,其中一個叫“通化老大哥在行動,我們怎麼辦?”嚇得很多國有單位改製工廠的老板不敢去上班。這起事件也全麵衝擊了外商工廠。
在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確實越來越複雜。以流動率來說,一間工廠在一年換一半的基層作業員,甚至一年幾乎換掉全部,都不是新鮮事。一個月基層員工流動率控製在3%~5%算是非常好的,一個月流動率8%則算普遍正常的,一個月8%就表示一年將近百分之百。因為基層員工隻要月薪差30元人民幣就會跑掉,這非常普遍。
的確,如果從整個中國來看的話,另一個關注角度是,鴻海真的是最慘無人道的血汗工廠嗎?沒有比它更差的工廠嗎?
全中國大大小小工廠這麼多,鴻海絕對不可能是最好的,但也不可能是最壞的。程天縱說,現在每年品牌客戶都會派人來審計檢查(audit)鴻海的生產管理流程,鴻海也都合於他們的嚴格標準。
“這裏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獄!”鴻海通路事業群負責人胡國輝也正色說。
但鴻海最被詬病的加班時間過長、過勞問題,蘋果也有責任。蘋果的供貨商準則(Apple Supplier Code of Conduct)載明:每周工作時數不能超過60小時,得周休一天。這代表每周5天、每天8小時的中國法定工作時數上限之外,還要再加班20小時;相當於每天加班2小時,周六也全天上班。這與鴻海廠區的工作狀況相符。
但這其實已經違法,依照勞動合同法,要求員工每個月加班不能超過36小時,也就是每周平均9小時,遠低於蘋果的準則。而且,蘋果對供貨商的工時要求已屬寬鬆,2009年該公司到旗下60家代工廠稽核,仍發現有一半超過每日工時規定,也有一半違反周休一天的規定。看來,蘋果代工廠員工普遍過勞,確是不爭事實。
除了加班製度必須從頭改革外,鴻海在深圳有42萬員工,在山東、太原等工廠也都超過10萬人,要管理這麼多的人,困難度自然大得多。如何找出一個最適規模?富士康顯然還在摸索。
這麼大的工廠規模,鴻海確實把員工零部件化了。過去在郭台銘眼中,每一個普通工人都隻是是一個小螺絲釘,不是獨立個體。
工廠宿舍裏,都不重視個人隱私,一間宿舍十來個人,吃喝拉撒彼此都看得見,員工個個感覺到,自己是時時被注視著,被監督著。
園區的診所,是一個大房間,一大票等著看病的員工,你看我、我看你,甚至連彼此生了什麼病都知道,毫無隱私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