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台灣高科技圈的防“鴻”陣線(3 / 3)

“我一定要在2008年,把棒子交出去,講出來就要把它做到。”郭台銘曾經信誓旦旦說,2008是他交班的一年,他在當年的尾牙上就說,過了愚人節,他將隻回答“是非題”,不再回答“選擇題”與“問答題”,正式進入退而不休的狀態。

“越多人不相信我要退休,我越一定要做到,我是吃了秤砣鐵了心,99.9%在2008年一定交棒出去,不會延後,而且還會提早,讓年輕人越早學習越好。”郭台銘還曾經自信地說。

郭台銘自問,清朝盛世是乾隆,乾隆是盛世還是衰敗的開始?他在位60年,其他人都沒有準備和經驗,“因此我要退休,不是累,也不是要去享樂,而是提早把棒子交出去,讓他們提早有機會曆練”。

在退休前幾年,如果有大問題,郭台銘還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分析,盡早交給年輕人,讓也們有機會學習犯錯。他當時強調:“失敗是成功的媽媽,沒有失敗,怎會有成功?年輕化是趨勢,不是我太累了。”

但沒想到,一場金融風暴,逼他不得不重出江湖,要再拚10年,直到他70歲。

金融風暴以來,像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跟郭台銘一樣,選擇回到前線親自坐鎮。如果單從業績上來看,台積電、聯想、鴻海表現都很好,甚至創下曆史新高,這表示老將還是很有價值。

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行業變化,更清楚景氣的波動,更知道自身公司所麵對的問題。

山寨機的催生者、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說,台灣因為科技產業發展曆史較短,管理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庫在社會上還是不足夠的,因此科技業領導者常常在特殊時空背景下不得不“重出江湖”。

就像“郭語錄”中講的,領導人要以身作則,任何困難的事,他半夜不睡一定在場。的確,郭台銘披掛上陣,重上火線,確實認真實踐了這個承諾。

但這隻是暫時的,郭台銘隻是把接班時程往後遞延,卻沒有真正解決這個艱深問題。

郭台銘的“獨裁為公”式管理,會讓鴻海有高層主管流動,但也因為郭台銘的鐵腕和遠見,走在同業之先建立繁複的企業營運流程係統,讓鴻海帝國很早就奠定鞏固基礎。

“反正每一個事業群都可以找很好的人來帶,不行就換。”一位鴻海前高階主管說,鴻海也因此不會有陣前換將的疑慮與陣痛。

但是鴻海大將們個個頭角崢嶸,誰都不服誰,對郭台銘要交棒,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許勝雄的例子

筆記本電腦代工之王、仁寶董事長許勝雄的交棒經驗,相當值得郭台銘借鑒。

金融風暴後很多台灣科技大佬,都重回第一線作戰,許勝雄卻老神在在,照樣過著愉快日子。

“我以前一個便當5分鍾吃完。”許勝雄微笑著說,在第一線奔波時,連中午吃飯時間都很奢侈,但現在放手之後,“一個便當起碼吃40分鍾。”

“會開完了,作了決策,定了結論,就不關我的事了!”許勝雄說,事情談完就交給別人去執行。

許勝雄過去有好幾十個董事長職銜,加上台灣“國策顧問”的名位,每天總是“會會相連到天邊”,但在仁寶有陳瑞聰接手、金寶有總經理沈軾榮接棒後,他自己的步調已經緩慢了下來,但仁寶的業績與市場占有率,卻反而在這時候拚命加速。

“一定要由下而上補位。”許勝雄強調,人的生命有限,企業生命無限,“人隻有一輩子,企業如果做得好,可以基業長青。”

關鍵就是要找對人。美國管理大師吉姆·科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明白指出,一定要找到對的人上車。

“他們都做得好,所以好幾年我不當轉投資事業的董事長了。”許勝雄說,他沒有退休的問題,集團更沒有接班的問題。

他確實是台灣眾多科技大老中,最無憂無慮的一位。

許勝雄笑著說,最近幾年,他特別喜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因為不管是項羽也好,劉備也罷,最終還是兩腳一伸,帶不走一片雲彩,“有了這種體悟,人,還能爭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