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幼兒園的對麵有一家賣濃鬱醇香的鴨血粉絲湯的店鋪。
小時候我每次路過那裏,都被撲鼻的香味吸引,愣愣地定在原地,緊緊地扯著桔姑娘衣角,死活不肯離去。
哪怕已經吃飽了,散步路過那裏,感覺自己還能再吃一點。
那時的物價還很低廉,大碗5元,小碗4元,我的胃口不大,吃不完小碗的,要個正常的碗,和桔姑娘拚份大碗,兩個人都能吃飽。
店主是一對中年夫婦,男店主為人穩重憨厚,體態發福。嘴角有粒凸起的大黑“芝麻”,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因生意興隆而對日子有奔頭的活力。忙前忙後,很少停歇,但又樂在其中。
他熱情接待,人很健談,縱然忙碌,也能一隻大手穩穩地抓住滾燙的碗邊,一邊與客人嘮嗑,鮮少發生失誤差錯。
店主是專門去南京求過真經的,味道很地道。
特殊的是,湯汁是用牛骨頭精心熬製的,而不是一般的雞鴨骨架,湯味更加濃鬱鮮香,粉絲是優質的紅薯粉絲,有一股嚼勁、韌勁,吃在嘴裏很滑嫩爽口。鴨腸的口感很幹淨Q彈,鴨血的口感鮮美軟嫩,搭配嫩綠的香菜、蔥葉、蔥白,宛若精美的藝術品,堪稱人間至味!
湯汁很鮮美,佐料加的並不多,香味無法遮掩湯汁的原味,湯是免費加的,所以常常沒吃一半就要添湯了。盡管一碗粉絲加好幾次湯,老板仍是樂嗬嗬的,沒有絲毫不悅,所以他家的回頭客很多。
中午的時候,常常已經沒座了,隻能在外麵支起的桌子上吃,節假日來吃要趁早,來晚了就得等了,抑或晚點再來。
用一雙筷子撈起粉絲搭配一勺湯,醇美的味道久久地滯留在喉嚨裏,我顧不得滾燙的湯汁,狼吞虎咽,仿若餓死鬼投胎。
桔姑娘總是善意地提醒我說:“悠著點,吃慢點,別燙著了。”我哪聽得進去,燙得嗷嗷直叫,有時舌頭都燙得發麻,吃不出味來,暫時不甘地等一會兒,隻能看不能吃,心裏卻焦急地被猴撓一般。
她吃得比較優雅,看似吃得很慢,但架不住她一次吃得多,吃得爽。我吃得速度遠不及她,吃完優雅地擦了嘴角的湯汁,安靜耐心地等待著我,明明她的份量比我還大,我怎麼會吃得比她還慢?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副悶悶不樂氣鼓鼓的樣子。
桔姑娘總是哄我:“長大了,你吃東西就會比媽媽快了!”
煩惱頓時煙消雲散,繼續低頭認真幹飯。
心裏暗暗地想著長大以後一定要增加幹飯速度。
接近傍晚時分,收攤的鴨血粉絲才是最好吃的,熬了一整天的牛骨頭湯,味道鮮美異常,香飄一條街道,令人胃口大開,光聞一聞就口齒生津,垂涎欲滴。
奈何晚飯基本都在家裏吃,雖然很豐盛,但還忘不了心心念念的鴨血粉絲湯。
我和表哥在小公園玩得肚子咕咕直叫時,經常去鴨血粉絲湯店吃粉絲,肚子越餓,吃得越香,來不及細品,碗已空空,舔得比我白淨的臉蛋還幹淨,幸福地打個飽嗝,不約而同地相視一笑,吃好吃的東西,吃到撐,或許就是最樸實的快樂吧。
我們一家是他店裏的常客,混得很熟,他給得粉絲和鴨血份量也比一般人要多。
然而隨著年歲漸增,店鋪已經擴大,店裏多了夥計,鴨血粉絲湯已經漲到9元\/小碗,10元\/大碗,男店主更顯富態,臉上卻多了點愁容,沒有以往般健談。
湯味也沒原先濃鬱,粉絲也變成了粗劣的粉絲,加得佐料很多,香味雖然更濃重了,但少了股牛骨的鮮香,鴨血的量也變少了,粉絲有時坨成一團,生意也沒原先好了,味道已經不再純正正宗了,而且好好的鴨血粉絲湯店多了鍋貼之類的其他小吃,不如以往般那麼純粹。
聽說男店主已在吳錫買了好幾套房,他的眼神中少了些許清澈憨厚,多了些許貪婪狡詐,從養家糊口的老實胖子轉變成唯利是圖的合格商人。他不再親自動手,偶爾人多,雙手握住粉絲的碗,腳步不再輕快,而是緩慢地送到桌前,沒有當年從容了。
或許人在滿身汙泥時,心反而容易滿足,洗淨更衣後,卻滋生了數不盡的欲望。
客人加粉絲湯,他也顯得不太耐煩了,低頭玩手機,讓客人自己去添。
當廉價的佐料加入粉絲湯,味道全是濃烈的佐料味時,我已經對鴨血粉絲湯生不起原來的喜歡了,它變了,讓我感到陌生,價格翻了倍,味道反而變差了,吃完那次以後,我沒再去光臨過了。
久遠的味道已經飄散了,短暫的童年也已經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