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獎懲道:獎勤罰懶,懲惡揚善(1)(3 / 3)

劉邦勝利以後,論功行賞,先將功勞最大的20餘人封了官,賞了地,其餘的那些將領相互之間比較功勞的大小,誰也不讓誰,日夜爭執不休。封賞的事沒法進行下去了。

有一天,劉邦從洛陽南宮的閣樓上望去,看見那些將領們在洛水岸邊的沙灘上,三人一群、五人一夥,在交頭接耳地議論什麼。劉邦問:“他們在嘀咕些什麼?”

張良說:“陛下還看不出來嗎?他們是在相聚謀反呀!”

劉邦很是驚奇:“天下好不容易平定下來,他們幹嗎又要謀反?”

張良說:“陛下以一個普通百姓的身份起事,靠著這一班人奪取了天下;現在陛下貴為天子,而所封的人都是原來的老朋友和親戚故舊,所殺的人都是原來一些有冤有仇的人。他們一合計,天下隻有那麼大,要封的人卻那麼多,他們擔心陛下不會對他們都行封賞,又害怕原來有什麼地方得罪了陛下而遭猜疑被殺,因此相聚謀反。”

劉邦一聽可發了愁了:“這可怎麼辦好?”

張良問:“有沒有這麼一個人,陛下平生最憎恨他,而大臣們又都了解這一點的?”

劉邦說:“有這麼個人。”

張良問:“誰?”

劉邦答:“雍齒。這個人原來就同我不和,又一再給我難堪,我早想殺了他,隻是因為他的功勞甚多,因此還有點不太忍心。”

張良說:“這麼辦吧:現在立即先封雍齒,這樣其他大臣也就安心了。”

劉邦於是大擺宴席,當眾封雍齒為侯,同時督促丞相趕快定功行封。宴會之後,大臣們都很高興,議論說:“雍齒都被封為侯了,我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這正是劉邦在封官時所采取的一種手腕。

封官既然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合理,必然會引起有功之臣的不滿、怨恨甚至反抗,新的政權可能因此而引起分裂,這就違反了封官的初衷。劉邦采取先封仇家的辦法,向臣下顯示他的大公無私,這的確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128.多賞賜錢財

封賞要多賞錢財,少賞官爵,這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一貫原則。

宋太祖趙匡胤對官職的封賞相當慎重。

他派大將曹彬去討伐江南的李煜,臨行時對他說:“等你取得勝利,班師還朝,我封你為丞相。”

曹彬消滅了江南的南唐小朝廷,俘虜了皇帝李煜,趙匡胤又對他說:“如今四海之內沒有平定的地方還不少,我要是封你為丞相,官位已經達到了最高一級,你還會再為我出力打仗嗎?這事先放一放再說,你再辛苦一趟,為我去攻取太原。”

曹彬很失望地辭別皇帝,到家一看,隻見滿屋盡是錢。原來趙匡胤在召見他的同時,悄悄地派人往曹彬家送去五十萬錢。曹彬麵對這麼多的金錢,不由歎道:“當大官也不過是多得點錢,有了這麼多的錢,我又何必非當那個丞相呢?”

第2節懲惡罰懶

尼克鬆說過:“總統有時候必須開除人——或者因為不稱職、懶惰,或者因為違抗命令,這總是不愉快的事。但是組織有時候就要靠這樣做來使它擺脫局麵。”做領導工作,實施懲處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這個手段都是要運用的。利用懲處進行引導和控製以至警誡和威懾,是強效性領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懲處的實質是通過對人造成心理壓力來約束和引導人的行為,這種壓力可以打破人的不合理性的欲望,造成人的認知不協調性,從而造成必要的緊張和焦慮等因素,最後從壓力中尋求正確的出路,達到糾正錯誤認識和行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