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恩威錄:恩之以德,威之以法(3)(3 / 3)

120.秉公、心正

領導做事隻要秉公、心正,不用刻意樹威,威信會自然樹立起來。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虞延升任洛陽令。他仁厚正直,忠於職守,因而頗得光武帝的賞識。

當時,外戚陰氏家族權勢正盛,其門客也仗勢欺人,作奸犯科,馬成就是其中的一個。虞延上任不久,收集到許多馬成犯罪的證據,就把他抓起來投進監獄。陰氏家族原以為虞延這樣做隻是走個過場而已,就私下裏寫信給他,要他放人。虞延對他們的做法極為反感,嚴詞拒絕。信陽侯陰就見勢不妙,就向光武帝誣告虞延栽贓陷害馬成。

於是,光武帝親自過問此案。

虞延命令監獄裏的囚徒站成兩排,有理可申的站在東邊,無理可申的站在西邊,馬成見勢就想往東邊站,虞延上前幾步把他抓住,厲聲道:“你這個大蛀蟲,你自己做的壞事還不夠多嗎?你還想為自己申辯什麼?像你這樣的人早該就地正法了!”馬成知道陰就會為他說話,就急忙向光武帝大叫冤枉。一邊的侍衛也站在馬成那邊,舉起武器要刺虞延。

光武帝斥退了侍衛,查明了馬成的罪行,對馬成說:“是你罪孽深重,咎由自取,任何人都救不了你呀!”幾天之後,馬成被依法斬首。從此以後,皇親國戚再不敢仗勢欺人,違法犯紀,生怕出了差錯被虞延抓住。(《後漢書·虞延傳》)

121.無私者無畏

領導者辦事,最重要的是無私,無私者無畏,無畏者才有威可言。

東漢順帝時,蘇章調任冀州刺史。那個時候冀州貪汙成風,蘇章的一個老朋友青河郡太守就是如此,而且在州郡已經出了名。蘇章到任之後,就前往青河郡對他進行查處。

到後的第一天,蘇章設酒宴熱情款待太守,與他舉杯暢飲,共敘往日情懷。太守當時特別高興地對蘇章說:“別人都隻有一個天,而我卻有兩個天。如今我即使犯了法,也有您這把保護傘替我撐著,看來我真是很有福氣呀!”然而蘇章卻毫不留情地對舊友說:“今天我蘇孺文與你舉杯暢飲,隻是因為我們之間的私人友情;明天我作為冀州刺史將你捉拿歸案乃是公事公辦,那時我不會顧及私情。”

第二天,蘇章就升堂辦案,一一查明青河郡太守的罪過,將他繩之以法。此事傳開後,全冀州的官民都知道蘇章秉公執法,鐵麵無私。於是貪官汙吏聞風收斂,循規守法。冀州的社會風氣大為轉變。(《後漢書·蘇章傳》)

122.用感情的繩索綁住真英雄

“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結實的繩索。它“割不斷,理還亂”,甩不掉,逃不脫。每一個管理者都應當明白,讓那些真正的英雄生死相許的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一個“情”字。一個關切的舉動,幾句動情的話語,幾滴傷心的眼淚,往往比高官厚祿的作用還要大上千萬倍。它所影響的除了受惠人,更有其他所有知曉此事的人。可以說,“情”是“籠絡”人心的最佳選擇。

人是感情最豐富的動物,很難逃脫感情的束縛;人也是需要激勵的,而最長久而深入人心的,往往是情感的激勵。“感人心者,莫過於情”,真情能夠充分地體現我們對能人的重視、信任、關愛之情。

對於能力非凡的人來說,最忌諱的就是被人當作工具,被當作一台賺錢機器。壓榨與不加愛惜地使用會令他們心寒、辭職。隻有多用真情,才能與他們建立默契的關係,並把他們牢牢地綁在自己身邊。

有一點是要記住的:雖然說感情是一種很好的“綁人”手段,但這感情至少看起來是發自內心的。高級人才的感覺往往很敏銳,如果他們覺得你是以虛情假意來糊弄人,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