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作為領導一定要記住:把鮮花獻給身邊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不要總是時時處處表現出高人一籌的樣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再優秀的籃球運動員也不可能一個人贏得整場比賽。在經營管理中,人的因素至關重要,有了人才會有事業,有情義才會帶來效益。俗話說:“不走的路走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說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成為影響你的前程和命運的“大人物”。
112.多給失意者以理解和關懷
古往今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似乎成了亙古不變的真理。
成功者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往往比別人要多,因此,他們理應得到鮮花和掌聲,這也無可非議。但那些失敗者也曾為了某個目標而艱辛地跋涉著,他們的付出並不比別人少,甚至比成功者還要多,但總是因為這樣或那樣不可預知的原因,屢屢與成功失之交臂。那麼他們的付出,該不該得到回報?有些領導往往隻看到少數成功的下屬,於是,便毫不吝嗇地將自己所能想到的溢美之詞全部贈送給了他們。對於大多數曾經辛勤工作並為之付出的“失敗者”,他們往往未加以重視,甚至忽略了他們的存在。然而,一些高水平的領導者,卻常常能記住那些失意的人們。
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領導,你必須認真對待那些失意的下屬。本來,一次失敗已經使他們很沒麵子,如果你能適時地鼓勵一下或者表揚一下,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他們肯定會重新恢複自信,找回自我。那麼,下一次他們很有可能就不再是失敗者了,而會是受到禮遇的成功者。
113.把功勞歸於自己周圍的人
有一位美國企業家說過:“一個人能否稱得上偉大的商人,真正的考驗在於能否把機會讓給旁人。許多商人因為隻考慮到個人的利益和榮耀,所以他們的事業根本不能稱為偉大。”
洛克菲勒有一次在立法委作證時,就把他個人成功的原因“歸功於人”。
卡耐基說:“如果件件事情都要自己去插手,並把一切名譽統統歸於自己的人,是不會成就什麼偉大事業的。”
哈裏曼是著名的鐵路建築家,正是因為他對許多工程的傑出貢獻,整個加利福尼亞大峽穀才沒有被洪水衝毀。隨後凱南這樣寫道:
“假如有人當麵問起哈裏曼,是誰最後控製了科羅拉多河流並解除了大峽穀的危險的話,他一定會這樣回答:‘是倫道夫、科裏、欣德、克拉克以及其他所有的同事們。’可是,這幾位先生曾經公開地說過,他們工作後麵的原動力——成功之因——就是他們領袖的百折不撓的決心。”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真正的領袖不一定要時時追求自己的名利,應該將這種名利盡可能地讓給別人,至少也要和他們共享,這就是他贏得下屬們的支持和忠誠的最好方法!
第2節立威:威之以法
領導者都希望自己有威望,都千方百計為自己樹立威望。但想法歸想法,願望歸願望,真正要樹立威望,是很講究技巧和手段的,其中立法就是立威手段之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益州後,使諸葛軍師定擬治國條例,刑法頗重。謀士說:“昔高祖約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願軍師寬刑省法,以慰民望。”孔明說:“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萬民皆怨,故高祖以寬仁得之。今劉璋暗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勞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於斯著矣。”法正拜服。
由此來看,立法以嚴還是以寬,要根據形勢和現狀而定,國家如此,企業也不例外。作為企業領導,要想確立自己的威信,既不能生搬某個人或企業的方式方法,也不能硬套某本書的理論和觀念,隻能依據自己和企業的現狀,采取相應的策略,製定相應的製度,才會威望有加,工作有序,使企業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