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心利經:衡之以心,驅之以利(3)(1 / 3)

80.運用政策讓利的手段

管理中常有這樣的情況:領導者想對下屬驅之以利,但手中確實是資金短缺,拿不出錢來。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實行利益驅動,那就是政策讓利,即在製定政策時,在政策中體現利益驅動。

康熙帶著大臣和侍衛來看閱兵,卻聽到圖海和周培公的一番奇談。他們倆號召兵士們,打好這一仗拿下察哈爾。他們答應在破城之後,把察哈爾王子的一千萬兩庫銀和全部家產沒收,一半交皇上,一半由軍士們平分,而圖海和周培公自己分文不取。聽到他們用這樣的辦法來激勵將士,康熙不禁“噗哧”一下笑出了聲。此時軍營內到處是興奮的鼓噪之聲。有的驚歎不已,有的嘖嘖稱讚,有的高聲歡呼,有的拍手叫好,剛才殺人時的緊張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

站在外邊觀看的大臣們也都笑了起來,熊賜履拍著手大聲誇讚:

“好,周培公的書沒有白讀。他用的是當年淮陰侯驅三秦將士東下的故伎。眼下南方戰局還緊,國庫空虛,也隻能這樣辦,倒虧他們想得出來!”

康熙沒有答話。他更清楚地知道,朝廷拿不出軍餉,大內的銀子撥出五萬,內廷已很困難,可是這五萬銀子,留下一些作為軍用之外,分到將士手裏,每人才得到一兩。要是不讓圖海和周培公這樣做,難道讓他們兩手空空地去帶兵打仗嗎?何況他們肩頭的擔子十分沉重,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滅察哈爾叛亂,還要在打了勝仗之後立即千裏奔襲,去戰馬鷂子。

圖海和周培公領兵出征,旗開得勝,隻用了12天的功夫,便掃平了察哈爾。他們沒有食言,隨軍將士都得到了重賞。一時間,士氣昂揚,軍威大振。康熙接到奏報,也是十分高興。他下旨命他們將繳獲的金銀大部分留下作軍餉,小部分調給洛陽的守將瓦爾格,並令瓦爾格立即率兵西進,出潼關,攻西安,擾亂王輔臣的後方,牽製漢中的王屏藩。而圖海和周培公這支人馬卻奉旨從伊克昭草原插進去,直逼隴東,與退守蘭州的官軍將領張勇彙合,兩路夾擊平涼的王輔臣。

這一來,西線反守為攻,局麵立刻起了重大的變比。

在這件事上,康熙和周培公都是心照不宣。以當時的情況而論,國庫空虛,朝廷發不出軍餉,還要士兵打仗,不用權宜之計又有何良策呢?

第3節競爭:製造不平衡心理

競爭分為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管理者的職責就是要遏製下屬之間的惡性競爭,引導他們之間進行良性競爭。

有的下屬羨慕別人的長處,就會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刻苦學習,趕超對方。這種人會把羨慕渴求的心理轉化為學習、工作的動力,通過與同事的競爭來縮短彼此間能力的差距。這種良性競爭對組織有著很大的好處,它能促使組織內的員工之間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工作氣氛,每個人都積極思索著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這樣一來,整個組織的整體水平就會不斷提高,充滿生機與活力。

81.引導員工進行良性競爭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競爭已成為每個人都不能逃避的現實。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的道理,例如惡性競爭會影響先進者的積極性,使得組織內人心惶惶,下屬之間戒備心變強,提高警惕以免被暗箭所傷。如果整個組織長時間形成了這樣的氣氛,那麼下屬的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會耗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就是管理者也會被如潮湧來的相互揭發、抱怨給淹沒,這樣的組織你還能有什麼指望呢?

管理者是組織的核心與希望,你一定要留心組織的氣氛,積極引導良性競爭,采取措施防止惡性競爭的出現。

(1)企業領導者要有一套正確的績效評估機製,通過客觀、平等的標準來評價員工間的業績。

(2)企業領導者要在部門內部創造出一套公開的溝通體係,讓大家多接觸,多交流,有話擺在明處講,有意見當麵提。

(3)企業領導者不能鼓勵員工搞告密、揭發等小動作,也不能讓員工之間相互進行監督,更不能聽信個別人的一麵之詞。

(4)企業領導者要堅決懲罰那些為謀私利而不惜攻擊同事、破壞部門正常工作的人,同時還要清除那些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