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適當沉默,給員工留出空間
不要認為溝通必須依賴說話,有時沉默可給對方思考的時間,反而令人感到舒適與溫暖。尤其是在對方情緒有焦慮時,或對方有些問題不願答複時,若能保持一段時間的沉默,對方會感到你很能體會他的心情,真心聽取他的意見,自己的願望受到尊重。
不要以為一位麵麵俱“道”的上司,就是一位無微不至關心他人的好上司。你的嘮嘮叨叨會使你周圍的人把握不住你說話的要點,對要做的事情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從而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抓住重點突破,卻選擇了在細枝末節上下工夫。也許你是一位心細如發的上司,但是過於細致地叮嚀員工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感,他們會認為你對他們沒有信心,對他們的決斷思考能力還有懷疑。年輕的員工會覺得你處事婆婆媽媽,不夠爽快利落;年老的員工會認為你不尊重他們,否定了他們的辦事能力。久而久之,你便會成為他們厭煩的對象與不願接近的人。
言簡意賅地傳達你對員工們的要求和期望,如有必要,再把注意事項交待清楚即可,然後,你就可以保持沉默,留一些時間給你的員工們好好考慮具體的步驟。當他們的想法不夠準確圓滿時,你才可以適當地給予補充,作一次適時的指導,但千萬不要剝奪員工發言與思考的機會。
不妨試一試吧,適當沉默,留給員工一個思考的空間,是你處理人際關係的無聲“武器”,它會讓你在與員工的溝通中暢通無阻。
第2節利益:調節不平衡心理
利益,《辭海》中解釋為精神上或物質上所得到的好處。
常言說:“千裏去做官,為了吃和穿。”可見利益對人的吸引力之大。因此,自古以來,驅之以利都是管人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馬斯洛的人本哲學裏,認為人都有自私的本能,但人都有無私的行為。他說:“當一個情感健康的人在行為上顯得無私時,其根源往往由於他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滿足,從而表現出感情豐富。”由於人的自私本能,因此,在利益的誘惑下,大都難免會失去心理平衡,產生趨利意識。
75.物質激勵是最有效的管人手段
高薪是領導者招聘人才永不褪色的絕招。一般來說,下屬物質需求欲望的高低是在社會的橫向比較中產生的,盡可能讓下屬的物質需求心理獲得滿足和平衡,是調動下屬工作積極性的有力保證。
領導者還應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天才應該是無價的,即使是花費萬金也應在所不惜。過去,瑞士有一位研究生研製成功了一支電子筆及一套輔助器件,它可以用來修正遙感衛星所拍攝下來的紅外照片。這項重大發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美國的一家大企業聞訊後,馬上派人找到了那位研究生,以優厚的待遇作為條件,要求這個研究生去美國工作、學習,同時,瑞士的一些公司也想留住他。於是希望得到人才的各方展開了激烈的人才爭奪戰。這些公司都要給他加薪,弄得不可開交。最後,精明而又大膽的美國人說:“現在我們不加了,等你們加定了,我再乘以5。”
隨著人才的商品化,現在可以說已經非常少見那種認為“員工不是賺錢的工具”的領導者了。
對於一個企業的創業初期,“先增加利潤還是先增加工資”就像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難辦。但對於想成就事業的現代領導者而言,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要“先提高工資”。雖然作出這種決定後,公司暫時是很困難的,但是隻要勇於克服,道路就將最終變得通暢。
76.利益是永恒的激勵
從1998年開始,美國著名的《財富》雜誌進行一年一度的“美國最適宜工作的120家公司”的評選活動。他們從參選的美國一千多家大中型公司中挑選出295家進入最後一輪評選,對在這些公司工作的2.7萬名員工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許多公司都像分發獎券一樣,向從總裁到停車場管理員等各類員工提供認股權,使員工得到豐厚的報酬。最近一次評選出來的美國最適宜工作的100家公司中,上市公司為66家,其中有28家公司向所有員工發給認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