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管理理論的發展(5)(3 / 3)

(3)它如何執行?

(4)在它的領域裏,主要的原則和理論是什麼?

(5)在它的領域裏,最有用的技術是什麼?

(6)執行這一職能有什麼困難?

(7)完成這一職能的環境是怎樣造成的?

管理過程學派認為,一切最新的管理思想都能納入上述結構中去。管理理論就是環繞這樣的結構,把通過長期的管理實踐積累起來的經驗、知識綜合起來,提煉出管理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對於改進管理實踐是有明顯的價值的。同時,孔茨等人還認為,管理理論要吸收社會學、經濟學、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和其他科學技術和知識,它們是與管理工作有關的。但不能把這些學科的所有領域都包括到管理理論中去,因為科學的進步要求把知識分門別類,有所區別。

二、經驗學派

經驗學派又稱經理學派。這一學派中,有管理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統計學家、心理學家、大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及其顧問等。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德魯克、戴爾、紐曼、斯隆等。該學派把管理看做經驗性很強的實務,認為科學管理和行為科學都不能完全適應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應該從企業管理的實際出發,收集各類企業管理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並把這些經驗加以概括和理論化,從而為企業經理人員從事管理活動提出更為實際的建議和方法。

(一)管理的性質

經驗學派十分重視對管理成功經驗的總結,著重強調管理理論的實用性,認為管理是管理人員的技巧,是一個特殊的、獨立的活動和知識領域。但在對管理概念的認識上,卻存在著不一致的意見。概括起來大致有這樣幾種解釋:彼德森和普洛曼認為,管理是一個特定的人群用以確定、闡明和實現其目的和目標的技能。管理的具體概念隨應用人群的變化而變化,但其基本意義不變。例如,政府是公共事務管理,軍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公共事務管理;工商業管理是一種專業化的管理,國營企業管理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工商業管理。

德魯克認為,管理隻同生產商品和提供各種經濟服務的工商企業有關。管理學是由管理一個工商業的理論和實際的各種原則組成的。管理的技巧、能力、經驗不能移植並應用到其他機構中去。

紐曼認為,管理就是把個人或團體的努力引導到某個共同的目標。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以最少的資源耗費來實現預定的目標。紐曼指出,企業的經理人員往往是在他所管理的具體領域中顯示出優秀才能的人,如一個製造雷達公司的副經理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電子工程師。這說明個人經驗和專業知識對一個經理來說是很有價值的。

但是要成為一個好經理,僅有個人經驗和專業知識是不夠的。相反,有些人在其所管理的專業領域並沒有傑出的才能,同樣可以成為一個能幹的經理。而且有些經理能夠在一些不同性質的企業中都管理得很好,這就證明管理活動有其特殊的內容。

(二)經理的任務

經驗學派認為,經理人員在管理活動中擔負著重要的職責,它們承擔著別人無法替代的兩項特殊任務:

1.調動各種有效資源。

經理人員的主要職責在於克服企業中所有的弱點和困難,將各種有效資源調動起來為企業的目標服務。尤其是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減少或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因為人力資源是企業中最為寶貴的“第一資源”,人力資源的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決定著其他資源運用的效率和效果。不僅如此,經理人員在調動各種資源的過程中,為了保持企業各項活動的協調性和有序性,還必須從係統的角度動態地考慮問題,既要考慮一個整體的企業,又要兼顧所有可能出現的特殊問題。

2.協調當前和長遠利益。

經理在作出每一項決策和采取每一項行動時,都要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協調起來。每一個經理都有一些共同的、必須執行的職能。這就是:確立組織目標並決定達到目標的要求,然後把它傳達給與實現目標有關的人員;進行組織工作,包括建立機構、分配人員等;進行鼓勵和聯係工作;對企業的成果進行分析,確定標準,並對企業所有的工作進行評價,使員工得到成長和發展。

經驗學派的代表人物德魯克指出,經理人員的任務就是激勵、指揮和組織別人去做工作,而不是自己去做。不論經理人員所從事的是哪一種工作,他的效果都取決於他的聽和讀的能力,取決於他的說和寫的能力,他所需的是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別人,以及找到別人在想什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