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管理學導論(7)(1 / 2)

(5)獎金與罰款。獎金是根據職工對組織做出的額外貢獻的大小,用貨幣形式支付給職工的獎勵。獎金的項目和條件應能表達組織領導對職工行為的期望,對職工的行動方向和努力目標具有引導作用。所以,獎金的名目不能過多,以免分散目標;數額不能太少,以保證必要的期望值;應同職工的勞動成果和組織的經濟效益直接聯係起來,調動職工積極性,促進企業生產穩定的發展。罰款是指對違反企業或部門規章製度,給組織群體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影響和對未完成勞動定額的職工所給予的經濟懲罰。它可以製約和收斂某些人的不良行為。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製定正確的獎懲措施,正確發揮獎金與罰款這一經濟手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獎懲及時,該獎就獎,該罰就罰,獎懲分明。

經濟方法的實質是把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2.經濟方法的特點。

(1)利益性。這是經濟方法最基本的特征。經濟方法應符合物質利益原則,利用經濟手段管理經濟,核心是把經濟責任和物質利益有效地結合起來,要把勞動集體及個人的利益與工作成果相聯係。

(2)非直接性。它是指依靠經濟手段和經濟方式,通過經濟利益的得失來指揮、調節、控製經濟活動,而不是依靠權威、強製性命令直接幹預經濟活動。它是以承認各管理對象的工作和經濟權力為前提,即他們對各項經濟手段和方式作出何種內容和何種形式的反應,采取何種經濟活動,有他們自己的決定權。

(3)有償性。它是指各個企業和部門之間的經濟往來應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有償交換互相計價。過去那種通過行政命令無償調撥企業或者單位的人、財、物等,不考慮其經濟利益的做法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4)靈活性。指經濟方法的具體措施和做法可以因時、因地、因人製宜,隨機應變,根據外部環境和操作對象的不同,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應對。

(5)平等性。經濟方法承認被管理的組織或個人都有平等獲取經濟利益的權利。

社會按照統一的價值尺度來計算和分配經濟成果,所采用的各種經濟手段對情況相同的經濟單位應起同樣的經濟製約作用,不允許有特殊性。

3.經濟方法的作用。

(1)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利用經濟方法可給各級組織較多的自主權,使他們的積極性得到發揮,使領導機關減少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

(2)有利於促使各級組織主動地利用自身的條件,挖掘潛力,適應環境的變化,靈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提高經濟效益。

(3)有利於調動企業和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企業和職工的權、責、利有機結合,明確各自的目標,激勵員工從物質利益上關心組織目標的實現,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

(4)有利於提高信息接受率。一方麵由於經濟方法直接建立在物質利益原則基礎之上,與管理對象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有利於提高他們對信息接受的自覺性,從而提高信息接受率。另一方麵改變了過去企業隻聽上級信息,不關心市場和社會需求的模式,克服了過去行政方法隻注重縱向聯係的局限和上下信息傳遞的遲緩、失真的狀況,從而重視市場信息和橫向經濟聯係。

4.經濟方法的正確運用。

(1)多種經濟手段的統一。一方麵要運用各種經濟杠杆,促進管理的重點——產業政策的實現,通過國家掌握的財政、金融等宏觀調控手段來促進財政稅收體製改革和金融製度改革,促進競爭,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企業與個人的經濟利益關係。另一方麵,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發揮工資、獎金、罰款、合同等的作用來促進企業內部的完善,嚴格、科學管理,調動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

(2)經濟方法要同其他管理方法結合起來運用,不能以經濟方法作為調動人們積極性的唯一方法,這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人們的覺悟程度及其需要的多層次性、差異性所決定的。單純地運用經濟方法和濫用經濟方法,將削弱這種方法對促進生產發展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