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直接受領導者水平製約。由於行政方法強調領導的權威性,行政命令的效果,管理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政領導者的素質和水平。這就給行政領導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領導水平和能力。
(2)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行政方法的本質是服務。管理的實質、生產的社會化以及社會主義公有製決定了服務是行政的根本目的。行政不以服務為目的,必然導致官僚主義、以權謀私、玩忽職守等行為。行政方法必須以服務為目的,可以避免管理者的權力膨脹,為所欲為。沒有行政方法的有效運用,同樣達不到服務的目的。因此,要充分發揮行政方法的重要作用,行政管理者必須樹立起服務意識。
(3)信息在運用行政方法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領導者駕馭全局,統一指揮,必須及時獲得組織內外有用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避免指揮失靈。同時,上級要把行政命令、規定或指示迅速而準確地下達,還要把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和預測信息發送給下級領導層,供下級決策時使用。總之,行政方法要求有一個靈敏、有效的信息傳輸係統。
此外,行政方法不能代替法律,管理也不能單純依靠行政方法,要在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把行政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有機結合起來。行政方法的運用也有其缺點,如借助職位的權威,單向強製的發布命令可能導致漠視下級的觀點和意見,助長官僚主義作風,不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麵的工作積極性。
(三)經濟方法
1.經濟方法的概念和實質。
經濟方法主要是根據客觀經濟規律,運用經濟手段來調節各方麵不同的經濟利益關係,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方法。具體地講,經濟方法就是通過諸如價格、稅收、信貸、利息、工資、獎金、罰款以及經濟責任製、經濟合同等這些經濟手段為杠杆,組織調節和影響管理對象的活動,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
不同的領域,根據不同的情況和條件,必須采取多種多樣的經濟手段和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價格。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是評價和衡量勞動的社會標準。價格杠杆運用的範圍是實行價格管製的產品、勞務和部分實行指導性計劃管理的產品和勞務。價格的升降,會直接影響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從而影響他們的生產和消費行為。價格是否合理,是社會經濟活動得以良性循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國家運用價格杠杆調節生產與供求,改變生產要素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向和規模,從而提高經濟管理水平。
(2)稅收。稅收是國家依法根據預先規定的標準,對有納稅義務的組織和個人,無償地強製征收的貨幣和實物。它是國家取得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管理社會生活的手段之一。國家根據宏觀經濟發展的需要,合理製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來調節生產和流通,調節一部分企業的利潤水平,控製經濟的過快增長,使社會經濟的內部結構發展趨勢、活動規模趨於合理。
(3)信貸。信貸是銀行存款、貸款等信用活動的總稱。信貸杠杆是國家通過中央銀行來調節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一種形式。信貸對經濟的調節,主要是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的。一條是規定和調整貸款投向、條件和數量及償還期,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國民經濟需要發展的部門和企業;另一條是調整利率來引導各種經濟主體的籌資或投資行為以及生產經濟行為,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相適應。信貸杠杆的調節作用主要是:運用信貸投放,調節貨幣流通,促進市場的供求平衡;運用信貸杠杆,通過對資金的分配,調節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運用信貸杠杆,促進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
(4)工資。它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社會主義工資也不例外。這一經濟手段直接涉及企業和勞動者個人的利益,正確使用它,對於調動企業的經營積極性和職工個人的勞動積極性,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職工工資應該與企業經濟效益掛鉤,並且與職工個人貢獻掛鉤。現階段,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分配關係,使工資真正起到調動積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