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管理學導論(4)(2 / 3)

2.按層次需要選人用人,使各種人才處於相應的能級。

由於各種層次對人才能級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能級的人就應該安排在相應的職位上。大材小用會浪費人才,小材大用會貽誤工作。垃圾是未被利用的財富。隻有混亂的管理,沒有無用的人才。被放錯能級的人就好比垃圾一樣被人拋棄。按能級配置人員要注意以下四點。

(1)能級與職級配置,使能者有其位。在組織內部建立起為行政管理人員和技術專業人員分別設置的兩個相對獨立、平等的晉級升遷製度,形成與職務崗位能級階梯相對應的業務能力。

(2)能級與崗位配置,使能者有其崗。將人的能力與崗位結合,根據人的能力大小和特長,將其安排到最適合的崗位上,且在每種崗位上都力求形成一種最佳的能級結構。

(3)能級與待遇配置,使能者有其利。為不同能級的人考慮相應的待遇,使權、責、利相一致,從而形成一種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取其利、獲其榮、失職受到懲處的良好環境。

(4)能級與能級交叉配置,實現能力優化組合。通過合理的分工,在同一類崗位中,力求達到能級互補、能力互補和優缺點互補,盡量安排互補性人才搭配,從而保證組織中能力合力的最大化。

四、責任原理

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過程。管理者為了完成既定的生產或經營任務,就需要為每位員工分配工作任務,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確定每個人的職位,明確規定各職位應擔負的任務。

(一)分工合理、職責明確

職責的確定是以合理的分工為基礎的。沒有分工,會造成責任模糊,管理混亂;分工過細,又會使人長期從事單調呆板、枯燥乏味的工作,從而影響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分工合理,就是既要探索和采用先進的流水線生產,又要擴大和豐富工作內容,以保證高效率工作的同時又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般來說,分工明確,職責也會明確。但是實際上的相應關係並不是這樣簡單。

這是因為分工一般隻是對工作範圍做了形式上的劃分,至於工作的數量、質量、完成時間、效益等要求,分工本身還不能完全體現出來。所以,必須在分工的基礎上,通過適當方式明確規定每個人的職責。首先,職責界限要清楚。在實際工作中,工作職位離實體成果越近,職責越容易明確;工作職位離實體成果越遠,職責越容易模糊。應按照與實體成果聯係的密切程度,劃分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實時責任和事後責任。其次,職責內容要具體,並明文規定,隻有這樣,才便於執行、檢查和考核。再次,職責中要包括橫向聯係的內容,在規定某個崗位工作職責的同時,必須規定同其他部門、個人協作配合的要求。隻有這樣,才能提高組織整體的功效。最後,職責一定要落實到每個人,隻有如此,才能做到事事有人負責。沒有分工的共同負責,實際上是職責不清,無人負責,其結果必然導致管理上的混亂和效率的降低。

(二)職位設計和授權要合理

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一定的人對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負責。要做到完全負責取決於下列三個因素。

1.權限。

明確了職責,就要授予相應的權力。實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一定的權力,如果沒有一定的人權、物權、財權,管理隻能是空談。職責和權限雖然很難從數量上畫等號,但責大權小,就會造成任務根本完成不了的結果;權大於責,就會造成瀆職亂權的行為。因此,在職責和權限匹配上要做到責權對等。

2.利益。

權限的合理委托隻是完全負責所需的必要條件之一。完全負責就意味著責任者要承擔全部風險。而任何管理者在承擔風險時,都自覺不自覺地對風險與收益進行權衡,然後才決定是否值得去承擔這種風險。當然,每個人所追求的利益不僅僅是指物質利益,同時也包括精神上的滿足感。

3.能力。

能力是完全負責的關鍵因素。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知識、組織才能和實踐經驗三者構成了管理能力。在給員工分配職責時,要“量力而行”,這個“力”指的就是“管理能力”。在一定時期,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管理能力也是有限的,並且每個人的能力並不相同,超過員工的能力將給員工帶來強烈的挫折感;低於員工的能力則沒有任何挑戰性,這樣的職責對員工來說沒有任何激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