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在管理學研究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位置,目前此方法更多應用於管理培訓與教學。這種方法中對案例有明確的要求,即案例是真實的、包含著一定的管理問題,並為明確的教學目的服務。20世紀20年代,哈佛商學院首先將案例分析法應用於管理教學並卓有成效。研究者在研究案例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總結出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思考與分析問題的邏輯與方法,從而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與決策的能力。
(二)歸納演繹法
歸納和演繹是兩種不同的推理和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歸納是指由個別到一般、由事實到概括的推理方法,是通過對存在的一係列典型事物進行觀察,從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點、典型關係、典型規律入手,進而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從中找出一般規律的方法。演繹是指由一般到個別、由一般原理到個別結論的推理方法。管理學的研究主要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因此,必然要運用歸納推理法。但是,歸納和演繹在實際推理過程中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一方麵,這是因為管理學對於一般管理原理的歸納首先是從搜集大量個別的實際資料開始的,而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和思想作指導,否則就是盲目的,這實際上就是演繹推理方法在起作用。另一方麵,由歸納推理所得出的結論,也需要再由演繹推理來修正和補充。
(三)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是指對彼此有某種聯係的事物加以比較、對照,從而確定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的一種研究方法。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同一性,是比較研究方法的客觀基礎。在管理理論的研究中,運用比較研究法,通過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管理進行各種比較分析,就能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而對其中的共同點加以總結和概括,再加以反複驗證,就可以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管理經驗,抽象出管理的一般原理。因此,比較研究法也是研究管理學的一種基本方法。
還有一種類似的方法叫做實驗研究法。與比較研究法的區別就是通過人為創設一定的條件,觀察其實際實驗結果,再與沒有給予這些條件的對比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外在人為創造條件和實驗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得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結論。著名的“霍桑實驗”就是用研究管理工作中人際關係影響的最典型的成功實驗。
(四)協同研究法
管理學具有一般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要適應這些特點,就需要運用各種知識(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種知識),組織各方麵的專家(包括管理學家、經濟學家、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進行協同研究。當然,在實際中,這種協同研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比如可以是有組織的,也可以是分散的,還可以是臨時組織或定期組織的。
但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有相互之間經常的思想交流,允許各種不同學術觀點的爭鳴,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協同。
僅僅以上這種協同還遠遠不夠。為了進一步檢驗所研究的理論成果是否真正具有科學性、普遍性和適用性,還必須要通過多方麵的管理實踐來檢驗,這就需要另一方麵的協同,即科研部門、科研人員與實際管理部門的協同。為此,進行管理學研究,最好也像某些自然科學研究一樣,建立科研、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研究係統,使它們能夠相互配合、協同作戰。
除了以上四種方法外,還有理論聯係實際的方法、係統分析與結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等多種多樣的研究方法。總之,研究和學習管理學,要學會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吸收和采用多種學科的知識,從係統的觀點出發,理論聯係實際,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管理學。
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都與管理有關,管理、科學和技術是促進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三大支柱,管理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最基本、最有效的因素。當你開始職業生涯後,就會麵對兩種角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於管理者,理解管理活動的過程是掌握管理技能的基礎,學習管理學可以使自己獲得係統的管理知識,有利於勝任工作;對於被管理者,學習管理學有助於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為方式和組織內部的運作方式,知道怎樣處理各種人際關係。掌握管理學知識,能夠增強自己在組織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