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理的職能。
長期以來管理的職能是管理學者主要關注的管理理論問題之一,在職能的確定上曾有過爭論。但目前國內外廣泛認可的四個基本職能是:計劃、組織、領導、控製,本書在後麵章節將作較詳細的介紹。本書將決策列入計劃職能,將激勵、溝通列入領導職能。創新作為一種管理職能理論界有不同看法,但管理作用的發揮必須創新,故本書將其獨立成章。
4.管理的原理與方法。
管理學探討管理的基本規律、原理與方法。管理學在研究管理職能的過程中都涉及方法的運用。由於管理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管理的技巧也都是管理學涉足的內容,這部分內容與管理的主體和客體有一定的交叉。
(二)研究內容
從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特點可以知道,管理學的研究內容非常廣泛,大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研究:
1.從曆史的角度進行研究。
研究內容主要是管理實踐,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的形成、演變與發展。管理實踐過程中產生了管理思想,人們將管理思想係統化,加以總結,形成了管理理論,並將管理理論用於指導實踐;同時,管理理論被應用於管理實踐中以檢驗其實效性,管理理論的運用與驗證結果可以反映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從而對具體的管理實踐產生影響。
從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學的內容,還需要用曆史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變革、不斷創新。
2.從社會生產的角度進行研究。
研究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麵:
第一,研究社會生產力,主要考慮如何合理配置組織中的各種人、財、物等資源,使得生產要素的組織生產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發揮;如何根據組織目標與社會要求調節、合理使用現有資源,以求得最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第二,研究生產關係,研究組織內部與外部人際關係的協調,研究如何完善組織內部結構與管理體製,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
第三,研究上層建築,主要研究如何使組織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適應,研究如何使組織的內部規章製度與社會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上層建築保持一致,從而維持組織的長期穩定與發展。
3.從管理對象的角度進行研究。
研究內容為不同的組織,如營利性組織、非營利性組織的組織目標、組織生存與發展、組織運行特點與管理特點;研究管理對象——人的個體與群體的需求、行為動機和行為特點;研究激發與發揮個體與群體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方法;研究管理對象中的信息、物質、資金等資源的管理特點和管理方法。
4.從管理方法的角度進行研究。
研究內容著重於研究管理的各類有效方法、手段及其運用,如目標管理法、專家預測法、頭腦風暴法、決策樹法等等。
5.從管理工作職能的角度進行研究。
研究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管理活動應有哪些職能,執行這些職能需要哪些條件或要素,執行管理職能應遵循哪些原理,可采用哪些方法等。最早提出管理職能觀點的是法約爾,提出管理具有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五項基本職能,並且被管理實踐證明基本是正確的。在後文中我們將對具體的職能內容加以闡述。
三、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由於人類從事的管理活動越來越複雜,要求也越來越精確,因此管理學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數學等各門類的科學與各種專業技術,研究方法多種多樣,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管理學所研究的一般管理原理,需要從大量個別的管理實踐活動中加以總結和抽象,這就需要研究者進行大量的社會調查和科學試驗。但是,這種大量的調查並不是全部的調查,而隻能是選擇、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進行調查分析,這就是案例分析法。
在實際中,案例調查法分為兩種:一種是選取實際活動中的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另一種是通過大量試驗,選取試驗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實踐證明,這兩種案例調查法對於管理原理的研究都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