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理者的角色與素質
所謂管理者就是指組織中管理活動的指揮者與執行者,即從事管理活動的人。管理者與非管理者的區別就是管理者是指揮別人活動的人,在組織中指揮和協調他人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比如商店的店長、學校的校長、國家的總統等等。當然管理者除了指揮他人外,可能也接受別人的管理或者承擔某些具體的工作。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Peter F.Drucker)1955年提出“管理者角色”的概念。管理者就其管理行為,在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高層管理者,是指管理一個組織,對組織的所有部門負責,對整個組織進行統一指揮與統一管理的人員,比如學校的校長、公司的總經理。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製定組織的總目標,掌握組織的大政方針並評價組織的績效。
第二類是中層管理者,這類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比如公司的部門經理、學校的係主任、機關的處長等。他們的職責是執行高層管理者所做出的決策和所製定的規則,負責監督和協調基層管理人員的工作,合理運用組織中的資源,以最佳方式完成工作任務。
第三類是基層管理者。他們是一線管理者,是組織中處於最下層的管理者。他們要給下屬分配具體的工作任務,直接指揮現場作業活動。他們需要接受上一級管理者的指揮,又需要組織下屬開展工作,反映下屬的要求,比如行政機關的科長、工廠的班長等。他們的職責是按照中層管理者的安排去指揮和從事具體的管理活動。
相關鏈接:
王濤的困惑
王濤是某公司的技術主管。一天下午,他接到上司的電話,“員工反映公司的網絡癱瘓很久恢複不了,怎麼回事?”聽著上司的問話,王濤有些摸不著頭腦。自己主管的工作出了問題,居然自己不知道,還要讓上司來提醒,王濤感到很不是滋味。王濤原來是公司研發部門最出色的工程師,後被提拔為項目主管,手下管著4個兵。
平時不忙的時候,王濤覺得管著這個小團隊還可以。可是上個月,一個新項目上馬,而且時間要求很緊,業務能力強的王濤立刻投入到了研發工作中。由於精力有限,一心忙於研發的王濤,自然地就疏忽了對下屬的管理。恰恰這時,公司網絡出了問題,而負責網絡管理的下屬卻又不在公司。“作為一個新官,我既要做業務,又要做管理。有時候很難兼顧兩頭,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王濤至今都為這個苦惱著。
王濤是不是屬於一個管理者?如果是,他屬於哪一類的管理者?你能給他的建議是。
管理是人類的高級智力活動,現代管理是涉及相互作用的多要素、多環節、理性化的複雜的係統工程。管理既需要邏輯思維,也需要非邏輯思維;既需要演繹與歸納,也需要直覺與靈感;既需要抽象思維,也需要形象思維。管理活動之所以是人類的高級智力活動,不僅在於所運用的思維類型、思維方式的複雜性,還在於它調動了人的全部主觀因素——知識、情感、意識,包括了人的全部經驗、知識、理論、智慧,以及立場、世界觀、價值觀和一切心理特征和個性品格。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怎樣去要求管理者,似乎都不過分。那麼,管理者究竟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素質呢?
1.知識素質。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日益滲透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現代化生產力發展的最活躍因素。同時,人類也正進行著一場新思維、新知識的革命。人的知識結構有“專才”和“通才”之分,管理者的知識結構原則上必須是“通才”。所謂通才就是指除掌握一兩門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之外,還掌握臨近學科如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一般知識,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一般知識的人。通才型知識結構的特點是既有相對精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寬廣的知識麵和紮實的基礎知識。
2.能力素質。
這裏所指的能力素質有別於羅伯特·卡茨提出的管理技能。能力素質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或者說是獲得知識後運用知識的能力,它主要指運作方麵的能力,其中包括基本能力素質和專業技能素質。
基本能力包括:洞察力和觀察力、應變力和決斷力、領導力和組織能力、創造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
專業技能包括:技術技能、概念技能、人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