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管理學導論(1)(2 / 3)

要正確認識管理的二重性,既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也要考慮我國的國情,不能盲目照搬,必須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選擇,建立符合我國特點的管理體係。

2.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科學是係統化的知識。管理科學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知識體係,較為係統地反映了管理過程的客觀規律。管理的科學性就體現在對管理活動規律的認識和總結上。

管理的科學性可分為兩大類:程序性活動和非程序性活動。所謂程序性活動是指有章可循,照章運作就可取得預想效果的管理活動。非程序性活動是指無章可循,需要邊運作邊探討的管理活動。這兩種活動是可以轉化的。

藝術是指達到某種預期效果的有效方法。作為一種實踐,管理也是一門藝術。

由於管理學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並且自身還在不斷發展中,它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具有確定性和精確性。它對於每一具體管理對象沒有一個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別是對那些非程序性的管理活動,更是如此。管理者需要一係列的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的經驗、技巧和知識,需要管理者思維、智慧、謀略、技巧和情感的發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正是這種管理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使管理成為了一種藝術性技能。

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管理的科學性揭示了管理活動的規律,反映了管理的共性;管理的藝術性揭示了管理的個性。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要求我們在學習和從事管理工作中,既要注重對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又不能忽視實踐中的靈活運用。

3.管理的動態性與創造性。

管理活動的動態性是指在變動的環境和組織本身中進行,需要消除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書麵上的東西是管理活動的實踐總結和理論推演,管理本身是現實實踐操作,學習管理學時,更重要的是學會在不同的狀況下合理實施具體的管理工作。

既然管理是一種動態活動,對每一個具體的管理對象並沒有唯一的可以照搬的模式。要達到既定的組織目標,就需要有一定的創造性。管理活動是一類創造性活動,因此才會有成功與失敗。管理的創造性植根於動態性之中,與科學性和藝術性無關。

(三)管理學的定義

簡單地說,管理學就是一門係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是管理實踐活動的科學總結。管理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始於近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管理活動的日益豐富,管理在人們的實際生產、生活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它與一般的自然科學相比較,有其自身的特點。

它不同於數學、物理等學科,而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強,並且自身還在不斷發展完善的學科。管理科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體係,幾乎每個專門的領域都有專門的管理學,如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管理學主要研究的是在各門管理學學科都存在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原理,同時又結合這些專門領域的特殊情況,總結各專門管理學的新理論、新觀點,將特殊性上升為一般性,推動學科的發展。

一般來說,管理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1.一般性。

管理學的一般性表現在它的普遍適應性。管理活動千差萬別,一所學校的管理和一所醫院的管理是不一樣的,酒店的管理和銀行的管理也是不一樣的,但是這些管理活動有著共同之處。這些共同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就是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它不受國家、民族、語言等因素的限製,對不同層次、不同組織、不同行業內容都是普遍適用的。管理的這個特點是一種客觀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管理學通過研究所有管理活動中的共性原理,為各門具體的管理學科奠定共同的基礎。

2.綜合性。

管理學的綜合性表現在兩個方麵。其一,在理論上,它是多學科的綜合,涉及經濟學、數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它需要對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各個不同組織的管理活動進行綜合研究,從中總結出具有指導意義的管理思想、規律和方法。其二,在方法上,它是定性與定量的綜合,需要綜合運用現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方法,如數學中的各種運算、心理學中的理論來研究管理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

3.實踐性。

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科學,其理論與方法是從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的方法用於指導實踐,同時,隻有通過實踐,才能不斷地更新與完善,才能轉化為生產力。管理學缺少了實踐的環節,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