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管理學導論(1)(1 / 3)

本章導讀 在現代社會裏,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管理”這個詞,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它無所不在。人們所要從事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都是依靠群體力量進行的,而組織、協調群體活動就離不開管理。

什麼是管理?管理有哪些內容?怎樣才能有效地管理?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了解管理的概念以及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掌握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

第一節 管理概述

一、管理與管理學

(一)管理的含義

從“三個和尚沒水吃”談起。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吃呢?三個和尚的力量還沒有一個和尚來得大?我們知道,三個和尚雖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吃水,但沒有一個組織和規劃的過程,看似強大的團隊也無法發揮實際作用,隻會成為相互拖累的獨立個體。動畫片的結局是圓滿的,三個和尚最終意識到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希望能夠照顧好小廟,更重要的是三個和尚在救火的過程中發現了通力合作的力量,明白了分工協作的巨大作用。最終三個和尚不再是用扁擔抬水這種工具,而是發明了滑輪傳輸裝置,一個打水,一人提水,一人儲水,每個人都在發揮作用,水是打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快。

三個和尚最終是不是真的沒水吃,不是在於他們有沒有能力打水挑水,而是在於他們三個人之間有沒有共同的目標,有沒有協作,有沒有分工。而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管理。

管理活動自古有之。長期以來,人們在不斷的實踐中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20世紀初以來的管理運動和管理熱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形成了較完整的管理理論體係。但對管理的含義,在不同的角度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表達形式和不同的理解。

1.從管理過程的角度定義。

管理就是一個過程,是設計與保持一個良好的環境,對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使人在群體裏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的過程,是一切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從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相互關係的角度定義。

管理就是領導,指一定組織的領導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置、指揮、控製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更有效地實現既定的目標。所有有組織的群體活動都是在領導者的指揮下進行的,領導的指揮能力決定了活動的有效性。

3.從管理的職能角度定義。

管理就是決策。從廣義上說,決策就是一個過程,它包括收集和整理各種資料,提出多個備選方案,並對備選方案進行分析、評價,找出最優方案,以及跟蹤調查方案的執行情況,做出反饋並及時調整。

綜上所述,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管理者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製等環節來協調和整合組織內的人、財、物、時間、信息等資源,有效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動態協作過程。

這一定義包含了以下特點:

第一,管理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的。管理需要設計並維持一種環境,同時也受環境的約束。管理者必須審時度勢、趨利避害,保證組織成員在這種環境下能各司其職。

第二,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製等一係列管理的職能實現的,他們是管理工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每個管理者在進行管理時都會采用其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第三,管理的本質是對資源的協調和整合。管理者采用管理的職能,構建與環境相適應的資源組合優勢,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

第四,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更好的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有效的實現組織目標是管理的出發點,管理的最終效果取決於組織目標的實現程度。

(二)管理的性質

1.管理的二重性。

所謂管理的二重性,是指既具有合理組織生產力的自然屬性,又有為一定生產關係服務的社會屬性。

管理的自然屬性反映了管理具有同生產力、社會化大生產相聯係的一般性質。它完全取決於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勞動的社會化程度,與具體製度無關。社會化的共同勞動需要管理,需要合理地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所以自然屬性是管理的第一屬性。

管理的社會屬性反映了管理是在一定的生產關係條件下進行的,與生產關係、社會文化相聯係,是由占主導地位的生產資料所有者實施的,是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

從管理作用的角度看,管理這種社會屬性無疑是維護和鞏固相應生產管理和社會文化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