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這個少年是劉成忠的兒子劉夢鵬,今年剛滿十歲。這劉夢鵬雖然年少,卻十分聰慧思維敏捷,由於自小便跟隨劉成忠身邊,無論見識學問都強於同齡的孩子。在來隨父來睢陽的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已經在就讀的歸德府應天書院裏叫響了名頭,被人譽為“小侯公子”,其意是拿他與明末歸德府少有才名的侯方域相比,所以,劉成忠一直把自己在不惑之年生了這樣一個兒子當做平身最引以為傲的一件事情,平時對其捧若掌珠。
但此刻在這種情形下,在這裏見到愛子,劉成忠臉上卻滿是怒色,瞪著少年怒聲嗬斥道:“你來這裏做什麼?不是叫你老老實實地呆在書院裏讀書嗎?”
見到知府大人發怒,與劉夢鵬同來的兩個少年不由其官威嚇得小臉變色,身子直抖,但劉夢鵬卻絲毫不為所動,一臉地認真:“侯山長說了,讀書人當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誌,現在亂匪上亂國綱下擾我家園,讀書人當投兵從戎保家衛國,書院昨天就已經停課了,侯山長昨晚還組織了保家團,過一會兒就要來向父親大人請命了。”
“胡鬧!”劉成忠怒道,“保家衛國自有這些當兵之人,讀書人瞎摻活什麼?”
劉夢鵬眨著眼睛認真地說道:“父親大人此言差矣,聖賢有言保家衛國乃是讀書人之責,怎麼能說和我們沒有關係?再說您不也是讀書之人嗎?”
“你…”劉成忠被他的話噎了一下,想斥責幾句,卻又發現道理竟然全讓這小子占去了,無奈之下隻好轉移話題道:“這裏還用不到你們,你們回去安心的讀書吧。”說著叫來一名把總叮囑道:“你去應天書院一趟,將他們送回去,順道再告訴侯山長,說幾個草賊還成不了什麼氣候,讓他安心管好學生,馬上就該鄉試了,萬不可耽誤了學子們的學業。”
那把總應了一聲,就要趕這三個小子下城樓,劉夢鵬急忙叫道:“不,父親大人,我們不走,我們來這裏有要緊的事情。”
劉成忠擺手製止住那把總,問道:“你們?你們能有什麼事情?”
劉夢鵬聽出了他語氣中輕視,不服氣地扁扁嘴道:“不是我的事,是他們的事情,”說著指著那兩個少年說道:“你們說吧。”
那兩個少年此時已經被劉知府的官威鎮懾住了,正嚇得哆嗦,如何能說出話來。劉夢鵬見到同伴這副模樣,隻好無奈地代他們道出了來意。
“父親大人,他們是張府的二位公子,這次來是受母親之命來找他們的父親的。”
張府是歸德府名門旺族,在整個歸德府有著很高的威望,由張氏家主率領的張氏子弟組成的鄉團是這次協助守城的眾鄉團中最大的一股。
聽到這二位少年是張家的子弟,劉成忠臉上頓時露出肅容,打量了一下兩個孩子,放緩了聲音說道:“原來是張家的公子,你們真是一門忠烈啊,唉…”
兩個少年聽到劉成忠語氣中有不祥的意味,不由忘記了害怕,稍大一些的那個少年急忙問道:“知府大人,是不是我爹爹他出事了?!”
張氏一族在這幾日的戰鬥中立下了大功,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族中前後已經有六個年青一代的子弟死在了城樓之上。想到死去的那幾個青年很有可能便是這兩個少年的兄長。
劉成忠想到這些一時間真是不知道該怎樣向這兩個孩子開口,隻好推言道:“你們的父親沒有事,他現在應該在東門,你們在這裏稍等一下,我讓人請他過來。”說著對那名把總說道:“你去東門請張老爺過來。”
“喳,”那把總應了一聲,看了看劉夢鵬又問道:“大人,還送公子回書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