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港口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整個船舶作業時間縮短,總體上縮短了船舶的在港停留時間,比如一個碼頭原先一條船作業需要5個小時,現在從進港到出港整個過程可能隻需要4.5小時,縮短了時間,間接地提高了泊位的數量。“泊位的利用率提高了,經濟效益也就隨之而來。”
信息化發揮效力。“2000年以來,我們港口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開始逐步加快速度,軟硬件累計投資達到了4000萬元。”王助理說。先後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信息係統主要有:集裝箱管理係統、散雜貨公司調度與商務係統、港口貨源信息係統、港口計劃統計係統、港口物資管理係統、港口計件工資係統、港口機電設備管理係統、港口海關監管係統、港口主題數據庫、港口信息門戶網站、港口船舶調度係統以及輪駁公司與引航公司等衍生係統、港口邊檢業務網上受理係統、港口理貨業務管理係統等近二十個係統。
王助理說:“這些係統已經基本成為港口集團各單位支撐業務運作的核心係統,也給連雲港港口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除了自主研發部分信息係統之外,港口集團也引進了部分通用商品化軟件產品,比如金蝶集團財務係統、金蝶集團辦公自動化係統、金益康集團人力資源係統等。目前,這些商品化軟件通過二次開發已經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融入了港口信息體係中。
截至2004年,港口計算機網光纜總裏程已達60餘公裏,覆蓋了碼頭作業公司和主要口岸單位、主要貨運代理單位。網內單位均可通過此光纖網絡實現數據聯網以及互聯網寬帶接入,初步具備了為口岸單位提供互聯互通的條件。網內計算機站點數已達1200餘台。為保證訪問互聯網的速度要求,目前港口擁有的電信、網通、聯通多條100兆互聯網光纖專線都在滿負荷運轉。開通了港口內部寬帶網,小型單位或集團員工既可以通過港內寬帶上網,也可以訪問局內網或運行內部信息係統,譬如港口OA係統以及內部郵件係統,網絡應用範圍大大拓展。港口信息係統和網絡硬件平台的建成使用,切實保障了連雲港港口生產和管理活動正常高效進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港口功能進一步提升,實現吞吐量4352萬噸,集裝箱運量50.2萬標箱。以港口為中心的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全麵展開,開通了連雲港至日本、韓國、美西、地中海、歐洲一線和二線、中國沿海支線、內貿航線等多條集裝箱航線,月航班密度已經突破150班。
2004年5月,國家出台了支持重點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連雲港港口綜合信息平台項目投入建設。連雲港港口綜合信息平台主要建設兩大平台共五個分係統。一是港口業務信息平台。包括港口業務管理信息係統和港口網絡化視頻監控係統兩個分係統。
二是港口電子商務平台。包括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口岸電子數據交換平台(EDI)、港口電子商務應用係統三個分係統。連雲港港口信息平台主要建設目標是:建成集成化、網絡化的港口綜合信息服務係統及決策支持係統;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港口生產業務信息為核心,建立起麵向全球的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具體為:(1)港口業務流程基本實現電子化,集團內部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大大提高。建立起完善的港口管理信息係統,建成網絡化視頻監控係統,數據與場景信息有機融合,港口內部業務信息平台基本形成。
(2)建立港口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口岸具備實現商務活動電子化的能力,應用狀況爭取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以港口內部信息係統為核心,口岸數據交換的電子化得以規模化發展,口岸物流體係基本形成,進而整合連雲港市及周邊地區、隴海沿線省份的內外貿信息資源,逐步建立起一個良好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形成麵向全球的物流信息服務網絡。
港口的物資采購管理係統在引入之前基本上維持在1500萬元左右的庫存,引入之後庫存減少了將近8%。
物資綜合管理係統信息化之後在報廢品的處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麵估算挽回的經濟損失每年達50萬元,而整個係統隻投入40多萬元。辦公自動化係統軟硬件投資120多萬元,一年就能節約成本40多萬元。
案例問題:請分析連雲港港口信息化建設的經驗和港口信息化發展的趨勢。
思考題
1.如何建設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2.貨運代理信息管理係統的主要目標和功能有哪些?
3.EDI、GIS、GPS在港口物流中分別有那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