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建議:
從根本上講,保險應該是理財規劃的保證和基礎,是人生的底線,好比建造大樓需要打牢地基一樣。沒有保險,你所有的理財規劃,可能一夜之間毀於一旦。你是老板,有百萬資產,可你的資產並不都是現金,或存放在銀行隨時支出。你有自己獨特的理財習慣,但它順利運作的前提是你不會發生風險事故,不會因此增加一筆巨大的意外支出。盡管你的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生活中這種假設並不存在。因為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一旦發生風險損失你怎麼辦?你會拍賣不動產,還是把正在看漲的股票賣掉,或者你去借款?無論你怎麼做,你的理財規劃都會破滅了。你就會為當初沒有為轉移風險損失做些什麼而懊悔。所以,你應該做的就是轉嫁風險損失,確保你的理財規劃能順利實現。
理財心理迷宮(九)
假設你是足球教練,你的球隊在決賽中與對手始終僵持不下,眼看加時賽就要結束,雙方就要互罰點球一決高下,獲勝的可能性更加渺茫。恰在此時,由於對方球員禁區內嚴重犯規,你的球隊獲得一個點球,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你有兩名隊員定位球技術較高,一位平均進球率是55%,可他本場比賽表現平平,不在狀態。另一位平均進球率是45%,但他本場比賽表現活躍。你會讓誰來罰這個關鍵的點球呢?
理財心理分析:
我想,你肯定是讓本場比賽表現活躍的那位球員踢這個點球,你認為他一定能不負眾望。可事實上,你的決策並不科學,因為你漠視了幾率的存在。兩位球員的平均進球率,一個是55%,另一個是45%,不管本場比賽表現如何,也不管之前他們各自錯過多少次進球的良機,下一次他們踢點球的進球幾率都會接近其平均進球率。也就是說,那位平均進球率55%的球員踢這個點球的進球幾率肯定高於平均進球率45%的球員,這就是幾率。一般人之所以會漠視幾率,是因為不了解幾率的科學性,隻憑主觀臆測就作了判斷,結果使自己遭受了損失。
人們總是高估希望發生的事情的幾率,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人是情緒化的動物。隻是,對一件事情,你的期望值越大,失望值就越大。期望值大,人就活在了想象之中,想象那些還不一定發生的事情。越想就越陶醉,越陶醉就越自以為是。結果,當出現了突發事故就措手不及,損失慘重。這樣的教訓不勝枚舉,曆曆在目。
對個體來講,時間與風險的概率關係必須弄清楚。一個人隻要活著,每時每刻麵對的不是時間就是風險,兩者出現的幾率都是50%。你扔出一枚硬幣,正麵與反麵出現的概率是相等的,假設你連續扔出了10次硬幣,10次都出現正麵的概率是多少呢?是30%還是更高呢?事實上,10次都出現正麵的概率僅僅是1/1024,也就是約0.1%(10個50%相乘的結果)。我們可以推算,你扔出一次硬幣,就像你過了兩年,兩年為一個命運周期,你扔出正麵,表示這兩年你過得都是時間,而反麵代表風險。你扔了10次,就過了20年。這期間,你連續出現時間的概率就是0.1%,而出現一次風險的概率卻是99.9%。這表明,一次風險,你就2年沒有了時間,你2年過的都是風險。這就是幾率,它是冷冰冰的,可它也是理智的,科學的。
一點建議:
既然已經明確了時間與風險的幾率關係,你是不是應該買一段時間,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儲備起來,以防不測呢?購買時間?是的,好比你要購買放鬆,就去旅遊一樣,你要購買時間,就去找保險代理人。
壽險產品的定位就是時間,也就是你買的是時間,而不是條款。就是說,你花了一點錢買了2年時間你可以賺到的錢,把這些錢儲備在保險公司。等到真的發生風險,2年時間你應該賺的錢一分也不少地留給了你或者家人,這不就等於,你過的還是時間嗎?隻不過,你身故了,你買的時間留給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