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會留在懂得保護它的人身邊
重視時間報酬的意義,耐心謹慎地維護它的財富,讓它持續增值,而不貪圖暴利。
巴比倫的輝煌
無論一個人、一座城市或一個王國,如果能夠擁有財富和榮耀,那就一定有存在其中的根源和道理,任何人都應該思考、理解並學習這些道理,並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之中。巴比倫的富庶和昌盛可能來自許多方麵,但至少包括:盡可能地利用所有資源,人定勝天的智慧、進取心和創造力,不斷積累和創造財富並為它們修築不被敵族掠奪的城牆。
說一下巴比倫的曆史縮影。
巴比倫最初不過是幼發拉底河邊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公元前2200年左右,來自敘利亞草原的另一支閃族---阿摩利人攻占了這座小城。驍勇善戰、爭強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為中心,南征北討,四處征戰,最終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巴比倫王國,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稱為巴比倫人。人們喜歡用“巴比倫”3個字來概括古代兩河流域文明,這足以表明巴比倫文明所創造的輝煌業績和對世人所具有的特殊魅力。
根據泥板文獻記載,古巴比倫最傑出的國王就是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他真正締造了巴比倫帝國。他登上王位後,即著手進行統一兩河流域的戰爭。漢謨拉比采取了比較靈活的外交政策,首先與拉爾薩結盟,滅掉了伊辛;接著又與馬裏聯合,征服了拉爾薩;征服拉爾薩後,他又掉轉槍口,揮兵直逼馬裏城下,迫使馬裏俯首稱臣。除北部的亞述外,基本上統一了兩河流域,最後定都巴比倫。
漢謨拉比在巴比倫帝國建立了君權神授的中央集權製度,全國大小官員都由他親自任命。他還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常備軍,而且獨攬軍事大權。漢謨拉比的專製統治還表現在對經濟方麵的控製。國家對地方征收各種賦稅,並統一管理全國的水利係統。他在位時,重視水利工程的興修,在基什和波斯灣之間開鑿了一條運河。這條運河的開鑿,不但使大片荒地變成良田,而且使南部許多城市永絕水患之災。總之,在漢謨拉比時代,豪華雄偉的宮殿,巍峨壯麗的神廟,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大橋,跨海運輸的商船……這一切都無不顯示出巴比倫的輝煌與興盛。因此,巴比倫城不僅是強大王國的首都,而且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和繁華的大都會。
有道是星移鬥轉,滄桑無情。巴比倫這座盛極一時的城市在漢謨拉比之後曆經了數百年的變遷和戰亂,其繁榮和威望由盛而衰,最終被波斯人攻陷,逐漸淪為杳無人煙的廢墟之地。
直到數千年之後,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撥開掩蓋其上的厚厚塵土,才逐漸露出這個曆史名城早已殘破的街道、傾頹敗缺的神殿和皇宮。站在這片廢墟上,今天的人們隻能憑借考古研究和無窮的想象力去勾勒當時的繁榮,昔日那些富麗堂皇和冠蓋雲集的景象,以及肥沃的農田、宏大的都市和一列列滿載貨品的商隊已經不複可尋了。
盡管巴比倫昨日的光輝已然隕落,但是它的曆史和它的智慧卻有幸能夠存留於世。我們不得不因此而感謝他們完整的原始記錄,這些被記錄下來的智慧,使今天的人們受益良多。在那樣遙遠的古代,尚未發明紙張或者印刷術,他們將文字刻在潮濕的泥板上麵,刻完之後,再將泥板拿去烤幹硬化。這些泥板的體積大約是6英寸寬,8英寸長,1英寸厚。
巴比倫人便是用這些所謂的泥板來作記錄,就像我們今天用書寫等形式作記錄一樣。這些泥板上常刻有當時的一些傳奇故事、詩詞、國王的命令、當地法律、土地財產權狀、契約書等,甚至還刻有書信,由信差送到遠方。從這些泥板中,我們甚至還可以窺見當時巴比倫人十分隱秘的私事。例如,有一塊顯然是一位鄉村商店主人所擁有的泥板,上麵刻著日期和某個顧客的姓名,以及這位顧客牽了一頭母牛來兌換7袋小麥,其中3袋已經交貨,另外4袋隨時等他回頭來領取等等。
翻開整個古代文明史,幾乎所有的專家學者都能確認,這一時期世界上決然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勉強與巴比倫比肩。一提到巴比倫城,就令人聯想到恢弘、繁榮和無盡的財富,英文中的巴比倫一詞就有富庶和奢華淫靡的大城市之意。
據說當時巴比倫城的黃金和珠寶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對於這樣一座如此富裕的城市,現代人都很可能自然地聯想到,巴比倫必定位於熱帶物產豐富之地,四周滿是富饒的森林和礦產等天然資源。其實不然!原始的巴比倫位於幼發拉底河畔幹涸的山穀間,沒有森林,也沒有礦產,甚至連建築用的石頭都沒有,而且降雨量也不充足,難於種植任何作物。
然而,巴比倫人卻巧妙地利用了他們僅有的兩種天然資源:土壤和河水。無數的工匠和苦力經曆了長年累月的勞作,他們利用水壩和巨大的運河使河水分流,並精心設計了一整套的排水係統,這不僅造就了曆史上許多數一數二的偉大工程,也使得巴比倫這塊幹涸的山穀平原經過充足水源的灌溉和滋養,變成了農業生產和畜牧的天堂,從而帶來了生生不息的人氣和令人讚歎的富饒與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