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的“皇帝”
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袁世凱,不可避免地做起了帝王美夢來。實際上,在他還沒有正式稱帝之前,袁世凱就已經成為了家中的“皇帝”,過著帝王般的生活。
1913年,袁世凱搬到了中南海居住。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很少走出袁府,就連公務隻要不是那麼緊急,也都在家裏辦理。
據說,從袁世凱搬到中南海之後,隻有四次出過袁府大門:第一次是1913年10月lO日,他就任正式大總統;第二次是1914年9月28日,他來到孔廟舉行祭孔儀式;第三次是1914年10月10日,他登上天安門城樓檢閱禁衛軍;最後一次是1914年12月23日,他來到天壇祭天。
袁世凱的深居簡出,其實就是一種帝王式的生活作風。在帝製時代,帝王們是很少出宮的,這樣才能顯出他們與黎民百姓的區別,顯得他們更為高貴。雖然帝王們偶爾也會微服私訪一下,但是更多的時間還是待在宮裏的。
其實,袁世凱在中南海的府邸就如同古代帝王的紫禁城,是屬於他自己的王宮。在這個巨大的王宮裏,袁世凱很早就做起了“皇帝”。
袁世凱的一生之中,總共有一個妻子和九個妾,她們為他生育了17個兒子和15個女兒。這麼多的老婆和孩子,袁世凱自然有的更加疼愛,有的則不是那麼喜歡。不管是疼愛還是不喜歡,一切都取決於能否討袁世凱的歡心。正是這個男人,成為了袁家唯一的一個太上皇。所有人,都要唯他獨尊!
在袁世凱的妻妾之中,最受寵愛的並不是原配妻子於氏,而是在前麵我們曾經講到過的那位妓女沈氏,她是袁世凱的大姨太。大家應該還記得,沈氏曾在袁世凱飄零江湖、無路可走的時候,對他恩愛有加。因此,頗有江湖義氣的袁世凱把她娶回來後,一直當太太對待。沈氏因此在袁家有很高的地位,以至於袁世凱的孩子們都尊稱她為“親媽”,僅僅比“親娘”差一個級別。
不過,孩子們的親娘,也就是袁世凱的原配妻子於氏,隻是因為一次不小心揭了袁世凱的短,說他不務正業,便從此遭到冷落。她雖然為袁世凱生育了大兒子袁克定,但是袁世凱卻再也沒有跟她同過房,可以說守了一輩子的活寡。
另外一個受到袁世凱寵愛的妾是五姨太楊氏。如果僅僅從相貌上看來,楊氏並沒有什麼出色的地方,可是袁世凱卻一直把她當成貼心寶貝。而原因就在於這個楊氏的個人能力很強,為人十分機敏,非常善於料理家務,遇事能果斷地做出決定,讓袁世凱能夠十分放心家裏的一切,從而深得袁世凱的歡心。
在袁家,所有的姨太太都必須遵守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新進門的姨太太必須絕對服從先進門的管教和約束,體現了濃厚的等級思想。無論在言談舉止,還是在待人接物,甚至在飲食起居上,新進門的姨太太都要虛心向此前的姨太太學習,不能對她們有絲毫的違逆和不敬。
在和這些姨太太的同房事情上,袁世凱也完全是一派帝王作風。在袁家,袁世凱和姨太太們同房采取的是所謂的“值宿”製,也就是輪到哪位姨太太“當班”,就由哪位姨太太到袁世凱的臥室去服侍他休息。這根本就是封建皇帝的那一套惡俗,隻不過在袁世凱看來,這才是真正帝王般的享受!
當時官場上的人都習慣地把袁府叫做“大內”。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大內”其實指的就是皇宮。在這個皇宮裏麵,君王自然就是袁世凱,而他的妻妾和孩子們就是妃子、王子和公主。
在袁世凱的“大內”裏,有著各種各樣“封建家規”。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嚴格的等級製度。袁世凱的原配妻子於氏,雖然不受寵愛,但是依舊被視為皇後,一個人居住在福祿居。至於其他姨太太的住處,則被袁家的那些仆人稱為“宮”。比如,二姨太、三姨太居住得偏南一些,因此她們的住處就叫“南宮”,如同古代妃子的住所名稱一樣。
袁世凱的孩子們雖然與他也不乏親情,但是更多的是一種畏懼感。他們見了袁世凱,就如同臣子見了皇帝一樣,誠恐不安,生怕一句話沒說對,一件事沒做好。總之,對袁世凱是一味順從,害怕失去他的寵愛。
據說,有一次,袁世凱的大兒子、二兒子和三兒子一起來向父親請安。那天,袁世凱的心情很好,便留下他們多說了幾句話,並一起用餐。
大家都知道,袁世凱的食量很大。一般人已經吃得很飽的時候,他吃得似乎才有那麼一點感覺而已。這一次,當袁克文吃得很飽、準備停筷的時候,袁世凱卻又遞給了他一個滾燙的饅頭。
按照封建大家庭的規矩,所謂的“長者賜,少者不辭”,就是說無論長者賜予什麼東西,年少的都應該接受,不可推辭。這種規矩,在袁家是必須遵守的。於是,袁克文無可奈何地接過了饅頭,裝著樣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