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後記 曆史不是傳說(2)(2 / 3)

毋庸置疑,李鳴生文如其人,他有著文學化和個性化表達的激情和衝動,除卻其他文學化表現手段,最為典型的就是在文本中有意識地加入大量的細節描寫,以細節表現宏大,表達性格、人性和人格。譬如,作者在“大饑餓”和“糧啊糧”兩章中對於糧食匱乏所引發的全基地饑荒就做出了十分深入的描述,多個生動場麵、對話及行動描寫,使人能夠非常感性地把握“饑荒”及其所造成的災難,以及在災難麵前將軍真性情的魅力展現。文中有一個段落特別令人感懷,那就是為解決因饑荒造成的夜盲症和浮腫病,李福澤將軍親自下廚房為戰士衝奶粉:

食堂外,戰士們早已集合完畢。戰士中,有患夜盲症的,有得浮腫病的,還有脹肚子、拉肚子的,雖然個個體質虛弱臉色蒼白,卻依然昂首挺胸,站在那裏,等著將軍訓話。然而他們做夢也沒想到,奇跡突然發生了!炊事班把一口熱氣騰騰的大鐵鍋抬到他們麵前,接著將軍親自掌勺,把香噴噴的奶湯盛進碗裏,然後高高舉起大聲說道:“同誌們,這是我剛從北京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那裏帶回來的奶粉,咱炊事班把它熬成了一鍋奶湯,大家趁熱喝了吧!”說著,將軍把一碗奶湯遞到前排第一個小戰士的手上!

小戰士端著奶湯,望著將軍,看著隊長,不知所措。

大隊長說:“快,喝了吧!”

小戰士這才把碗送到嘴邊,伸出舌頭舔了舔,然後喝了一小口,又急忙把碗傳到下一個戰士的手上;下一個戰士也隻喝了一小口,又急忙把碗傳到再下一個戰士的手上……如此重複,不一會兒,一碗奶湯便從十幾個戰士的手上傳了一遍,而碗裏卻依然還剩半碗奶湯!

將軍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幾乎是含著眼淚說:“同誌們,不是每人喝一口,而是每人喝一碗。你們就放心地喝吧,我保證你們每人都能喝上一碗!”

將軍把一碗碗奶湯依次遞到戰士們的手上。

戰士們端著奶湯,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還是不喝。

將軍隻好對大隊長施存壁下令道:“施存壁,你帶頭,先喝他娘的一碗!”

望著風中的戰士,施存壁熱淚滾滾,一揚脖子,帶頭喝下一碗!

戰士們這才舉起碗來,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了一碗夢寐以求的又香又甜的奶湯。有的戰士喝完了,還伸出舌頭,把碗的邊緣,舔了又舔。

在上麵這個段落裏,我們既可以通過生動的細節看到饑荒帶給官兵們的災難,又能夠充分領略到將軍親力親為、愛兵如子的博大情懷。應當說,通過細節表現將軍的個性,其文字遍及全書各個章節,隨處可以信手拈來。將軍的形象具有多層麵、立體化的特點。他既是果敢耿直的指揮員,又是官場上的失意者——“將軍天生就是一個軍人,一個在戰場、發射場極能把握戰機的人,隻要在戰場、發射場,他的生命便能顯示出巨大的威力、非凡的意義;而一旦離開了戰場、發射場,便什麼也不是!尤其在政治這塊‘高地’上,還常常表現出一種低能——不是‘決策失誤’,便是‘貽誤戰機’,甚至‘丟失陣地’!”將軍是把發射場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的工作狂,但絕非草莽英雄和冷血動物,他也有夫妻情和兒女親情。作品中多處寫到將軍的夫人梁山幫將軍洗腳的細節,其用意在於表達將軍夫妻情感的真摯、和諧與純真。

特別是在尾聲“火箭碑”中,作者似乎在用一個大特寫鏡頭來表現“洗腳”——“此時此刻,當將軍的雙腳浸泡在這個小木盆裏時,立即便有了一種暖暖的感覺,從腳心一直暖到胸口。老伴兒為他洗得很慢,洗得很細,洗完了腳掌,又洗腳趾,一根一根地掰著洗;一邊洗,還一邊和他嘮嗑。這是幾十年來將軍和老伴兒嘮得最多的一次,也是最貼心貼肺的一次。”這是作品中描述將軍生病住院最後日子裏的一次洗腳場景,它極為真切地傳達出主人公與妻子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情誼。文中“獄中淚”一章有一個細節特別深刻地表現了將軍的兒女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