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用方麵已廣泛應用於對地攻擊、機降登陸、武器運送、後勤支援、戰場救護、偵察巡邏、指揮控製、通信聯絡、反潛掃雷、電子對抗等。在民用方麵應用於短途運輸、醫療救護、救災救生、緊急營救、吊裝設備、地質勘探、護林滅火、空中攝影等。海上油井與基地間的人員及物資運輸是民用的一個重要方麵。
目前直升機相對飛機而言,振動和噪聲水平較高、維護檢修工作量較大、使用成本較高,速度較低,航程較短。直升機今後的發展方向就是在這些方麵加以改進。
常見直升機類型
單旋翼直升機:單旋翼帶尾槳(DuctedFan)一個水平旋翼負責提供升力,尾部一個小型垂直旋翼(尾槳)負責抵消旋翼產生的反扭矩。例如,歐洲直升機公司製造的EC-135直升機。
單旋翼無尾槳(NOTAR)一個水平旋翼負責提供升力,機身尾部側麵有空氣排出,與旋翼的下洗氣流相互作用產生側向力來抵消旋翼產生的反扭矩。例如,美國麥道直升機公司生產的MD520N直升機。
雙旋翼直升機:縱列式(Tan鄄dem)兩個旋翼前後縱向排列,旋轉方向相反。例如,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CH-47“支努幹”運輸直升機。
縱列式:兩個旋翼左右縱向排列,旋翼軸間隔較遠,旋轉方向相反。例如,蘇聯米裏設計局研製的Mi-12直升機。
共軸式:兩個旋翼上下排列,在同一個軸線上反向旋轉。例如,蘇聯卡莫夫設計局研製的卡-50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是指裝有武器並執行作戰任務的直升機。亦稱攻擊直升機或強擊直升機。主要用於攻擊地麵、水麵和水下目標,為運輸直升機護航,也可與敵直升機進行空戰。具有機動靈活,反應迅速,適於低空、超低空抵近攻擊,能在運動和懸停狀態開火等特點。多配屬陸軍航空兵,是航空兵實施直接火力支援的新型機種。武裝直升機可分為專用型和多用型兩種。專用型武裝直升機是專門為進行攻擊任務而設計的,其機身窄長,機艙內隻有前後或並列乘坐的2名乘員(甚至1名乘員),作戰能力較強;多用途武裝直升機除用來遂行攻擊任務外,還可用於運輸、機降、救護等。
反坦克作戰是武裝直升機的主要用途之一,因此武裝直升機又被稱為“坦克殺手”;它與坦克對抗時,在視野速度、機動性及武器射程等諸方麵明顯處於優勢地位。艦載武裝直升機還可擴大艦艇或艦隊的作戰範圍,增強作戰能力。武裝直升機一般攜帶機槍、航炮、炸彈、火箭和導彈等多種武器,最大平飛時速300千米以上,續航時間2~3小時。武裝直升機廣泛用於現代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
直-5直升機
直-5是我國生產的第一種直升機,也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
直-5直升機是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根據蘇聯的米-4直升機圖紙仿製而成。
直-5可承擔戰場軍需物資運輸、醫療救護傷員、運載傘兵機降、偵察等任務,還可改裝為武裝直升機。
直-5在我國直升機行業發展中起到的尖兵作用不可磨滅。
1966年8月,哈爾濱飛機製造廠設計師提出采用792渦輪發動機的直-5改進型設計方案,希望用這種改進型直-5來取代直-5,改進型直-5後來被稱直-6。
直-8直升機
直-8是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與昌河飛機工業公司共同研製生產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機。該機於1976年開始研製,首架原型機於1985年12月首飛,首架生產型直-8於1989年交付中國海軍航空兵使用。
直-8的總體布局為單旋翼帶尾槳布局,旋翼為6片矩形膠接全金屬槳葉,尾槳為5片槳葉,船形機身,帶水密艙,兩側有固定水陸兩用短翼浮筒,不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可以進行水上起降。安裝了3台渦軸6型發動機,單台最大起飛功率1128千瓦。
直-8的尺寸數據:旋翼直徑為18.90米,尾槳直徑4.00米,機長23.05米,機高(旋翼、尾槳旋轉)6.66米;機身長20.27米。重量及載荷數據:空重為7095千克和7550千克(帶裝備),最大起飛重量為10592千克和13000千克(帶副油箱)。性能數據:起飛重量90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15千米/小時,最大巡航速度266千米/小時,巡航速度255千米/小時,實用升限6000米,最遠航程830千米,續航時間2小時30分鍾。
直-9直升機
直-9直升機是我國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引進法國的SA-365N型海豚2專利、研製生產的雙發輕型多用途直升機。1980年10月正式引進專利生產,1982年完成了首架直-9直升機的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