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飛機,又稱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機,是可重複使用的、往返於太空和地麵之間的航天器,結合了飛機與航天器的性質。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航天飛機為人類自由進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它大大降低了航天活動的費用,是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作為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天地往返運輸器,航天飛機是現代火箭、飛機、飛船三者結合的產物。它能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像飛船一樣繞地球飛行,像飛機一樣水平著陸。航天飛機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複雜的機器,強大的運載能力使其成為獨一無二的航天器。正是在航天飛機強大運載能力的支持下,人類才有可能一步步修建國際空間站,為人類登陸月球、奔向火星乃至更廣闊的宇宙空間鋪平了道路。
航天飛機的組成部分
航天飛機是一種垂直起飛、水平降落的載人航天器。它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發射到太空,能在軌道上運行,且可以往返於地球表麵和近地軌道之間。它由軌道器、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儲箱三大部分組成。
1.外部燃料箱
外表為鐵鏽顏色,主要由前部液氧箱、後部液氫箱以及連接前後兩箱的箱間段組成。外部燃料箱負責為航天飛機的3台主發動機提供燃料。外部燃料箱是航天飛機三大模塊中唯一不能重複使用的部分,發射後約8.5分鍾燃料耗盡,外部燃料箱便墜入到大洋中。
2.一對固體火箭助推器
這對火箭助推器中裝有助推燃料,平行安裝在外部燃料箱的兩側,為航天飛機垂直起飛和飛出大氣層進入軌道提供額外推力。在發射後的前兩分鍾內,與航天飛機的主發動機一同工作,到達一定高度後,與航天飛機分離,前錐段裏降落傘係統啟動,使其降落在大西洋上,可回收重複使用。
3.軌道器
即航天飛機本身,它是整個係統的核心部分。軌道器是整個係統中唯一可以載人的、真正在地球軌道上飛行的部件,它很像一架大型的三角翼飛機。它的全長37.24米,起落架放下時高17.27米,三角形後掠機翼的最大翼展23.97米,不帶有效載荷時重量68噸,飛行結束後,攜帶有效載荷著陸的軌道器重量可達87噸。它所經曆的飛行過程及其環境比現代飛機要惡劣得多,它既要有適於在大氣層中作高超音速、超音速、亞音速和水平著陸的氣動外形,又要有承受載入大氣層時高溫氣動加熱的防熱係統。因此,它是整個航天飛機係統中設計最困難、結構最複雜、遇到問題最多的部分。
航天飛機大顯身手
航天飛機一登上宇宙航行的舞台便大顯身手。在航天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能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
1.施放衛星
航天飛機可以將載人的和不載人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環形軌道。航天飛機軌道級的貨艙可以放置一顆巨型衛星,或者5~8顆小衛星,如資源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通信衛星等。從航天飛機上發放衛星極其簡單。飛機飛入預定軌道後,駕駛員將飛機調整到合適高度、姿態,按動按鈕,衛星便被彈出貨艙,進入軌道。
1981年11月1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進行第一次商業飛行任務,施放兩顆通訊衛星:美國的SBS-3和加拿大的安尼克-C。1983年4月20日,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一次施放了三顆衛星。這不僅簡化了衛星的發射過程,也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提高了發射精度。
2.回收、檢修航天器
如果太空中的衛星上某個部件或某一係統發生故障,將使整個衛星失效,被白白遺棄,造成很大浪費。航天飛機出現後,這一問題便得到解決。
航天飛機可以調整自己的飛行軌道、速度、姿態,與發生故障的衛星交會,用機械手將衛星回收到艙內進行檢修,然後再將衛星重新送入軌道,也可以將衛星帶回地麵修理。
由於航天飛機這一特殊功能,使人造衛星的設計思想發生了變化。原來,是按每次具體任務的要求對每個衛星進行單獨設計,研製費用極高。現在提出了“多重任務組件式”的設計思想,這是一種積木式、多層複用的辦法。在標準的機架上,有標準化的姿態控製、數據處理、電源、通信等每個衛星必備的共用係統,另外有許多標準接口,根據每次任務的需求接上不同的設備,完成任務後航天飛機將其收回,更換下一回任務所需要的設備,再送入軌道,成為一顆新的衛星。
1980年2月14日,美國發射的太陽能峰年測控器,便是這種新式衛星。這顆價值7700萬美元的衛星上天9個月後姿態控製係統便失靈了,飛行高度在慢慢下降,美國便發射了航天飛機去營救這顆衛星。航天飛機先飛近這顆衛星,然後用機械手將它收回機艙,更換損壞部件後,重新將衛星放回軌道,這顆衛星又複活了。